1975 紧张的同行们(2 / 3)

这其中受益最多的就是空军,和海军。

以前一直困扰空军的航发研制的心脏病,这次直接打通了任督二脉,一举取得重大突破。

而且有了这批星火科技的工业母机,军方的工程师们,还可以用这些母机。

直接在造出一些他们原来想要,但是却没法造出来的特种机床。

再有了这些机床助阵之后,他们直接就把咱们和米国空军之间以前三十到五十年的技术差距。

直接就给缩小到了十年,虽然还是落后,但最起码咱们已经能看到鹰酱的尾灯了。

而最最关键的是,在装配了这样的航发之后,满足咱们守卫祖国领空的愿望是足够了。

海军方面那就更不用说了,燃气轮机加工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以前水面舰艇的功率不足,短腿,还有发动机稳定性差等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水面舰艇的战斗力,可以说直接来了个一个飞速提升。

至于潜艇方面那就更不用说了……

而这些军方在不断突破限制自己的桎梏的同时,自然也就开始减少了海外订单。

以前一些机床,咱们还是要通过第三方公司从德国和瑞士进口的。

德国卡的严一点,瑞士就是睁一眼闭一眼,当然价格也买的比较贵。

其实人家也知道咱们进口那些机床干什么,但瑞士毕竟是中立国,对这方面不严管。

而德国人控制的就严格很多了,当然如果你出的价格够高,而且也不是涉及非常敏感的设备生产,他们也愿意买一些机床给咱们。

当然品质只能说是中下游的那种,虽然能用,但生产效率肯定不行的。

而这部分收益,都是德国厂商不上账面的黑色收益。

以往每年这些收益,都不在少数的,可今年这部分的收益突然爆降。

甚至在几个月时间,突然就归零了。

而且他们面相民营企业的订单,也开始大大减少了。

这些德国厂家自然也要查明原委,结果这一查不打紧,突然冒出来的光洋就让他们很吃惊了。

要说光洋机床,他们自然也知道。

这可以说是目前兔国机床圈的独苗了。

虽然在兔国南方有几个靠分沈机成长起来的机床厂,但这些机床厂大多都只针对民营领域。

而且这些企业,也都是老三样,核心零部件都要靠进口。

但光洋就不一样,这可是被他们围剿多年,但却一直打不掉的一家企业。

这家企业非常的顽强,你说在核心零部件上限制他,他就自产。

虽然性能不如国外的稳定,但也能凑合用。

大家被逼无奈,还真不敢把他逼急了,只能隔三差五给他供应一些零部件。

可即便如此,人家在整个机床产业链上,还是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五的自主率。

这其实是让那些德国机床厂很忌惮的。

还好就是这家厂的产品,因为价格高,所以在兔国市场占有率并不高。

只能被局限在兔国的军工领域。

所以以前他们真没担心过这家企业会杀出重围。

可是这次他们居然真的杀出来了,还在民营领域抢走了他们大量的订单。

不光兔国的国企,央企大肆购买他们的机床,甚至连一些民企也在大量购买他们的机床。

要知道以前这些企业,可是他们德国公司的忠实用户的。

这突然就改换门庭,让他们很是接受不了。

不过出于德国企业一贯的高傲的态度,他们不但没有放低姿态,去询问这些企业,为啥终止合作了。

反而还提高了售价,把姿态摆的更高了一些。

其实他们这样做,也是在显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