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风入律 第一百二十二章 未来的庙堂(1 / 3)

清静离开后并没有及时回山,垒石梯子的活计反正不耽误也就耽误了,不如去飒露山看一看再回山。

清静开始往飒露山赶,可能是心情不好,老道走起路来时快时慢,没有心急的意思,也没有安心的表情。

站在城头的杨直近水楼台先得月,受了百里青青临死前赠予的一份大气运,虽然现在杨直的气运并没有与太庙中的龙气产生任何联系,但到底是有了一身在历朝历代都可以裂土封王的王侯气运,大战落幕后在城头上的天下第一富贵的一家人已经下了城楼,各回各家。

夜幕降临,大雨却没有任何要停下的意思,拙政宫内熬夜三天三夜的沁帝直到现在还是没有要就寝的想法,堂下站在钦天监监正郑长风一身白衣,脸色写意。两人年龄相仿,毛样却是千差万别,一生劳累于国事的沁帝虽然保养得当,但脸上也已经由很多老年斑了,郑长风现在依然是三十岁左右的模样。

沁帝问道:“可有法子。”

闻弦知雅意,问的人问得摸棱两可,听的人却已经知道问的人问的是哪件事了,抱拳答道:“不难,却不一定能成。”

虽然沁帝并不懂得那些阴阳谶纬,下流法门,但一听有方法,笑道:“只要有法子,那就试一试。”

一身大袖白衣的郑长风不顾身份,转身离开,随着他的步子,白衣大袖飘摇。

汝阳城皇宫三座大殿之后又跟着三个座殿,后面的三座大殿虽然没有前三座大殿雄伟壮阔,但后面跟着的三大殿重在气度,更有左右各十五间配殿,东配殿供奉着历代的有功皇族神位,西配殿供奉异姓功臣神位。

大沁立国时拆了大夏王朝建立在城外的太庙,改朝换代后大沁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太庙建在了皇宫之后,以前皇宫后面的宫殿都拆了,那些后宫妃嫔和宫中侍女太监居住的屋子改在了三大殿的左右及后面,由于大规模的改动,曾经呈长方形的皇宫建筑群变成了现在长宽比几乎是一比一的皇宫建筑群。

大沁对皇宫的改造可谓历史只有这么一例,亘古没有这样的分布形制的。大沁皇宫这样的格局历来受儒家学子和阴阳家寻龙望气士诟病,大沁没有堵住那些人的嘴巴,可谓是不管不顾。那些只学了点阴阳谶纬皮毛的望气士到底是学问不足,他们的预言一个都没有实现,大沁国运亨通了百年。

整个皇宫呈“正方形”没错,但太庙在皇宫之中呈长方形,太庙前中后三大殿形制几乎一样,均是重檐庑殿顶,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四周围汉白玉护栏。殿内的主要梁柱外包沉香木,其他为金丝楠木制成。

太庙中古柏深深,很多都由前朝的太庙移来种植的,树龄多高达数百年,千姿百态,苍劲古拙。

三大殿中的中殿之中供奉历代帝后,大夏王朝的时候皇后只供奉原配,大沁则既供奉原配,又供奉继配。

大殿中央有一个转了十二道弯的古朴桃树,桃树下,杨直换了蟒服,趺坐入定,钦天监监正郑长风

披头散发,一身白衫,他再不复三十岁的模样,面容苍老。不过郑长风也只是轻轻地叹了一声,下做法的的风险很大,在生死一刻他一人承担了大道规则的愤怒。

杨直缓缓睁开眼睛,他马上感觉到了身后郑长风的异样,赶忙转身扶住要到底的郑长风,急切喊道:“郑监正,郑监正,你怎么样……”

杨直的声音唤醒了正在殿外依着殿门打瞌睡的老仆倌儿,老人开门问道:“公子,怎么样了?”

店内,睁眼的郑长风吐出一团团黑血,一脸欣慰道:“长风无能,不过见道太子殿下的态度,长风死而无憾了。”

老仆倌儿手忙脚乱地进门,身子上本就没几两肉的老仆以诡异的姿势伸手托起郑长风,老仆的手法名家枯木逢春,用在人身上,则是在鬼门关将人扯回来。

郑长风轻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