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十五章 授职(1 / 2)

锦绣绒华 贰柒柒柒 2206 字 2020-10-22

朝考的结果出来的很快。贺兰博泰连夜评定试卷,分列一、二、三等,第二日一早将前十名试卷及名录进呈御览。

60名参加朝考的人当中,一等27名,二等22名,三等11名。按例在朝考完毕后即授官职,一等的授庶吉士,二等者分别用为各部主事、中书,三等者及未参加朝考之人补地方知县。前十人由元盛帝钦定名次,排在第一的称为朝元,亦是一份大大的荣耀。

元盛帝目光在前十人的名单上划过,看到了一个想看到的名字,琨宁,被列在第九。

十人的试卷随之呈上,元盛帝一一看过。贺兰博泰评定的很公允,结果毋庸置疑。至于琨宁的卷子他也细看了。书法着实不错,颇有几分御笔的神韵,他看了便心喜,诗、赋对仗工整,用词昳丽,典故信手拈来,论和奏议,行文还不够缜密,稍欠些火候,但洋溢着欣欣向荣之气,不掩雄心锐意。

“好!就依博泰的名序,朕便不妄加调改了。以后这些都是你的门生,是你的人,愿其中能出几个肱骨之臣,成为我大金国国之重器。”元盛帝眼怀希翼道。

“皇上对微臣信赖至此,微臣感激不尽!”贺兰博泰发自肺腑道。所谓门生,都是官场上的暗规。元盛帝如此敞开了说,不怕贺兰博泰结党营私,这一份信赖对于了解元盛帝的贺兰博泰来说,自知无人能敌。

“不用感激,你是贺兰博泰,贺兰明珠的弟弟,贺兰家的砥柱,是朕最亲信的外族,当得起除皇家之外天下最高的荣膺。”元盛帝看着贺兰博泰,眼中毫无朝堂之上的犀利与戒备。

“微臣谢皇上对贺兰一族的恩泽,我贺兰一族誓对大金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贺兰博泰恭敬的单膝跪下回道。

贺兰一族世袭权贵、门楣显赫,大金国开国后便与皇族时代通婚,诸多子孙进爵封候,位列公卿。这是贺兰一族世代子孙忠心耿耿、拥君爱国换来的。到了元盛帝一朝,更是独享尊荣。贺兰博泰明白,自姐姐逝去后,元盛帝的心中,始终觉得亏欠着她,所以加倍的对贺兰家的人好。自己不过三十余岁,已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相应的,贺兰家亦要克己奉公、加倍付出,才对得起姐姐的哀荣,不辜负元盛帝对贺兰家的盛宠。

元盛帝亲自下龙椅将贺兰博泰扶起,君臣面对,彼此都在眼中看到了贺兰明珠的影子。

恰逢吏部尚书、左右侍郎觐见,根据章程,须对其余人等的授职进行讨论。元盛帝收起那一丝感伤,冷静、专注、缜密的和博泰等人投入到议事当中去。

下午,众进士集中在保和殿内等候授职,贺兰博泰出现在殿内的一瞬间,全场人同时屏息。

最幸运的二十七人留在了翰林院为庶吉士,将在翰林院教习三年,期满后再经过一次散馆考试。散馆考试成绩优良的,才正式成为翰林院中的一员。剩余人等授各部主事、中书和补地方知县的人一一从贺兰博泰手中接过任职文书,不日即将前往各处就职。

最先宣布的是取中庶吉士之人,按名次宣布。吴勉与琨宁、王克保站在一处,当数到第九的时候听到了“琨宁”的名字,吴勉一把兜住琨宁肩膀,对着他不敢确信的眼神,大声道:“是你,没错!”把他推了出去,“快去太保大人手里接文书!”王克保则一脸果然如此的神情,有些萧索的看过来。

琨宁眨了眨眼睛,用了几息消化了这个好消息,强抑住狂喜,走到博泰明前,恭敬的施了礼。

博泰眼中盛满笑意,看着面前被喜悦激得两颊通红的少年,轻声道:“琨宁,你为金人子弟,能得此佳绩,实属不易。然你毕竟年少,阅历尚浅,思虑欠精,望你在翰林院继续进德修业、广交师友,文章练达之外,多习经世济用之道。要知道,你是金人,皇上对你的期望比起汉人来,更为殷切厚重,你既放了武将承袭,入了仕途,便定要成为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