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十四章 朝考(1 / 2)

锦绣绒华 贰柒柒柒 2207 字 2020-10-22

恩荣宴至三更才散。吴勉扶着醉了的王克保回到了住地。同来的三人已经返回了扬州。吴勉帮王克保洗漱后,把他搬到了床上,等到自己洗漱完毕后,却没了睡意,脑海中满是琨宁那张苍白的脸以及那句“勉力向上爬”,还有汪岐兰写在信笺上的娟娟小字。

兰娘,我何其有幸遇着你……天边微白,吴勉闭上眼,沉沉睡去。

……

朝考定于大传胪后三日举行。由礼部从新科进士中选取了年龄、体貌合格者60人,拟定名册送翰林院掌院学士,奏请元盛帝后,再试于保和殿,考题为论、奏议、诗、赋各一篇。

元盛帝钦定贺兰博泰为读卷大臣,颁旨之前特意召见了贺兰博泰。

“博泰,我们金人能定鼎中原,多因汉人重文抑武,儒雅懦弱,舌灿莲花、长于党争,却手无缚鸡之力、不堪一击。故我朝教诫金人子弟,抑文重武,恐专心习文,致武备废弛,此举固然利于金人不失悍骨,维护我朝治安,但自朕当政以来,深感得天下须以武功,治天下非用文治不可,不习汉学者,难驯服汉民熏化人心。近年来汉臣多崛起,而得用的金人大臣却后继乏人,只因金人子弟多武夫莽猛,如你这般精通金汉两学、融汇孔儒之道者少有。那日殿试,朕见新科进士中一名叫琨宁的,钮钴氏,少年英俊、文采不凡,为金人子弟中少见。你此次为读卷大臣,朝考时多加留意。朕觉得假以时日,悉心栽培,或成为能吏重臣,亦未可知,最重要的是,他是金人,非汉人可比拟。”

元盛帝一番话落,贺兰博泰心中已明白,俯首回道,“请皇上放心,微臣谨遵圣意。”

“唔,朕相信你,必会为我朝筛拔出最堪用的人才。”元盛帝点头,目光中盛满信任。

……

二十八日晨光微亮,六十名年轻进士进入保和殿偏殿候考。

吴勉远远就瞧见了琨宁,朝他挥了挥手,迈步过去。琨宁也一眼瞧见了他,快步的迎了上来,一脸笑容如春风拂面。吴勉身后的王克保不知二人前事,一脸诧异的看着琨宁,这俊秀少年竟然入了朝考,还与吴勉如此相熟。

两人立在了一处,琨宁递上已经洗净晒干的雪白帕子,吴勉接过珍重的放入怀中。

“皇上钦定贺兰博泰为读卷大臣。贺兰博泰正当盛年,文武兼修,政风清正,务实勤勉,且在朝廷议兵时一贯主战,知人善用,骁勇善战。肖愚在撰论和奏议时,辞藻不用太华丽,须言之有物,切中要害,字里行间还要流露几分蓬勃锐利之气,如此,可博其好感,或可列入一等。至于诗和赋,则可多用些典故,因皇上诗文中亦好用典,不妨一试。”琨宁靠近吴勉,用两人才听见的声音叮嘱吴勉。

吴勉怔怔间,琨宁已向后退了一步,拱手朗声道:“琨宁预祝肖愚能一举夺魁宏名扬,霞光裹身蔽云天!”

吴勉看着琨宁,心中涌过暖流,回礼道:“我也祝琨宁此番能长风破浪,横济沧海!”

二人相视一笑,默契的走开。

吴勉回原位,见王克保好奇的眼神,笑着解释了一句:“恩荣宴上恰巧邻桌,攀谈后颇为投缘,借了帕子一用。”

“那少年是金人?看上去尚在舞象之年。”王克保仍旧好奇。

“是,他年方十八,名为琨宁,钮钴氏,二品武将之后。”吴勉答道。

王克保忍不住多瞟了琨宁几眼,“这钮钴氏了得,如此年少便取了功名,又是金人,想来前途不可限量。”吴勉笑着应是。

片刻后,王克保有些黯然,又道,“我看就冲他是金人,这庶吉士他必占了一席。我等的希望又少了一分。”

吴勉想及琨宁适才对他的叮嘱,心中莫名,欲说些什么又觉不妥,终只点了点头。

此时,几位执事官走进殿内,点名,列队后,朝考按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