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零章 皇位和君主立宪(2 / 2)

因此,推动君主立宪就是必经之路。

而君主立宪的核心内容,就是限制君权,让皇帝或者国王一步步成为没什么实权的吉祥物。

这样的话,整个国家就不会因为突然出现一个或者几个昏君而陷入衰落。

唐宁想到,要是自己当上了皇帝,推动君主立宪,那不就是限制自己的权利吗?

让一个拥有最高权利的人,一步步主动放权,限制自己的权利,当真不是几个人能够做到的。

所以,唐宁对自己也没有多少信心。

再说了,去当一个注定要被限制权利的皇帝,那和现在有什么区别?甚至可能还有不如。

因为1689年英格兰人出台的《权利法案》中规定: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

国王不得干涉议会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从法案中可以看出,对国王的权利限制是巨大的,一些主要权利都被剥夺了。

可唐宁清楚,这是正确的制度,可以让议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但如果按照这种举措,他唐宁连新军的领导权都要交出来,处处受人节制,那当这个皇帝和进入一个高档养老院也差不了多少了。

所以一想到这点,唐宁立即对那种空有其名的皇帝名头失去了兴趣。

除了皇位的归属和制度问题,唐宁还想了很多,比如未来这个国家的发展方向。

他很清楚,现在正是大航海时代的一个重要节点,如果不及时搭上这趟快车,以后势必会被别人落下。

其实,大明已经被西方人落下了很多。

西方人的足迹已经几乎走遍了全世界,全世界都有他们的殖民据点。

而大明人,最主要的活动范围还只是在东亚、东南亚,也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贸易,甚至还要受西方殖民者的欺压。

这种局面,唐宁一早就想改变,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心中也有着莫大的抱负,也想带领自己的军队驰骋全世界。

他非常清楚,在这个时代,在偌大的大明,没有人有他这样的眼光,也没有这种意识。

所以要实现这样的抱负,他必须亲自参与,亲自推动,以大员和沿海为中心,向全世界辐射。

而要是他自己当了皇帝,远在京师,还要处理各种事物,势必会分散精力。

至于御驾亲征,那更是不太现实。

综合这些考虑,唐宁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做这个皇帝,也就咬牙不再觊觎皇帝这个位置了。

既然他自己不再觊觎皇位了,那势必就要扶一个人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