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零章 新军与八旗军的第一战(五)(2 / 2)

黄海如率领的三千余新军,唐宁所率领的主力未至。

要知道,唐宁手中现在可是有几十万大军,有充足的兵员,还有神兵,家底浅薄的清军拿什么和唐宁斗?

如果是在遇到新军之前,他徐勇还有可能投效清军,会为清军卖命,但现在,不到最后一步,他是不会做出这种选择的。

“给我顶住鞑子的进攻,我们的援军马上就要到了。”

“懦夫是没有资格加入新军的,现在是证明自己的最好时候了……”

“后退者,斩……”

徐勇下达的一系列死命令,果然是起到了一些不错的效果,再看到新军也在拼死力战,这些原本并不被看好的乌合之众,也发挥出了一些潜能。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正史中,左良玉部那些将领在效力大明时,没建立多少功业,但随着左梦庚投靠大清后,却出了好几个战功赫赫的将领,最终成为一方大员。

还有几人,甚至对大清忠心耿耿,直到战死,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不过这也说明,这些人并非贪生怕死之徒。

这其中,不仅仅是左良玉的人,还有那三王之二的孔有德和尚可喜,都对清廷是忠心不二的,最后也双双为效忠清廷而死。

唐宁分析过,觉得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恐怕与大明军政败坏有关。

因为崇祯时期的大明,除了极少部分人,从上到下都是得过且过,自私自利,不思进取。

即便有心想做点事的一些人,在这种环境下,也被腐败和黑暗磨砺得丧失了锐气,想施展抱负却处处受阻,还有可能担负责任。

最终,满清利用了这一点,只要给某些人一个小舞台,他们就能够尽情的发挥,为大清效犬马之劳。

但是,这不是他们投敌后噬主的理由。

因为真正的报国者,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投敌。

徐勇这种人,自然也算不上爱国,因为正史中他随左梦庚最终投敌了,也为清廷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但现在他先一步投了新军,新军与他又是同出一族,而且他看到了唐宁的强大和抱负,他自己也可以在唐宁给出的舞台上施展出自己的抱负。

在这种前提下,他自然愿意用命。

但是,左良玉的部队,素质参差不齐,双方的差距在这里,且他们的训练和装备还远远比不上新军,所以伤亡急剧增加。

一些被惨烈伤亡吓倒者,还是忍不住丢下战友和新军,惊恐的往回逃。

徐勇目光阴寒,毫不犹豫的下令斩了一批溃逃者。

现在唯有死战,等待援军抵达放才有一线生机,撤退只能死路一条。

清军是骑兵,又占据兵力优势,如果撤出这处小坡,下方地势将更加开阔,有利于清军骑兵的全面展开。

两条腿根本不可能跑过四条腿的战马,到时候,恐怕没几人能够逃过骑兵的屠杀。

徐勇不满意自己麾下的战斗意志,多铎也很不满意迟迟未拿下战斗。

因为他知道,时间越拖下去,对己方将会越不利,毕竟这里距离扬州府城不是很远,新军的援军随时可能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