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乘风破浪(2 / 2)

过《断头谷》,很快就要成为这样一位有名望的导演了。

“和这样的导演合作,的确更容易成功。”

布鲁斯点了点头。

就像导演们喜欢使用大明星来提振票房一样,明星们其实也喜欢为大导演拍戏。

——和成功者一起工作,总是更容易成功嘛!

布鲁斯·威利斯也存着相同的心思,不过,他也有些担心——

“这个新电影的制片人是谁呢?”

虽然夏洛特·布斯的确可以说是个才华横溢,很有保障的商业片导演,但说到底,好莱坞实行的还是制片人中心制。

一般来说,制片人会比导演更了解市场。同时,控制着资金源头的他们,也天生会比导演更有话语权。

一个烂导演配上一个好的制片人,没准能够逆袭。可一个好导演配上一个烂制片人,却绝对是所有人的噩梦。

——在好莱坞,被制片人剪辑弄坏掉的电影,又不是一部两部了。其中也不乏一些大导演的作品。

——这其中,雷德利·斯科特应该是体验最深的一个。

布鲁斯·威利斯在圈内混了十来年了,也见过不少类似的情况。

他明白,制片人不像导演——他们决定不了电影的上限有多高,但却可以决定下限有多低。

这让他不得不小心。

经纪人尼古拉斯的回答却吓了他一跳,

“新电影的制片人由夏洛特·布斯兼任。”

“导演兼任制片人!?”

布鲁斯·威利斯的脸显得更苦了,

“在好莱坞,能拿到最终剪辑权的导演可并不多!”

“是啊!”

尼古拉斯附和着他的话,

“布鲁斯,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可也是一个挑战。”

布鲁斯·威利斯点了点头,他明白自己经纪人的意思——

在好莱坞,导演们大多拿不到最终剪辑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事实证明,很多导演一旦掌握了最终剪辑权,就会自我膨胀,剪出一些不符合观众口味,特别自我的电影来。

这自然是投资者们不能接受的。

但反过来,一旦导演兼任制片人,掌握最终剪辑权后,还能制作出很好的电影,那这个导演必然会成为一方大佬。

这其中,最著名的几个例子,就是好莱坞80年代以来的四大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弗朗西斯·科波拉、马丁·斯科塞斯。

这样的导演,投资人们会对其顶礼膜拜,高呼“请票房之神赐予我美元”……

而现在,看样子,夏洛特·布斯就走到了这样的一个关键点——

这部新电影如果成功了,他会成为好莱坞少有的几个能握紧最终剪辑权的大导演;

失败了,他和其他的商业片导演也就没有太多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