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民乐交流大火热!(求月票)(1 / 2)

“新时代的来临?民乐和西乐的首次民间交流正式落下帷幕。”

“民乐与西洋乐器擦出的火花,一曲钢琴二胡二重奏,引来外国记者交口称赞。”

“新的艺术形态?民族音乐的全新道路?”

“交流会后,沈教授联合民乐演奏家组建临时大型民乐团,民乐交响时代即将来临?”

一连串新闻轰炸再次将沈武寰推上了风口浪尖。

先前,成为众矢之的的沈武寰,马上因为这波风潮立刻再次成为香饽饽。

说到底,将自己的作品授权给漫画虽然是个挺严重的黑点,但并不算什么原则性错误,而这次牵头民乐和西乐的交流则无论从各个方面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短时间里在网上攻击沈武寰的人就销声匿迹了,转而又开始大肆吹嘘沈武寰作出的贡献。

虽然现代人民大多数对民乐的概念并不完整,但要说一句振兴民乐,那必然是众志成城,绝对不会有一个人说上一句不好。

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的现在,任何足以形成文化遗产的艺术形式都是国家足以炫耀的资本。

即便这东西在老百姓眼中已经是个老掉牙的东西,即便消失了好像也不怎么影响大局,但仍然不能阻止任何一丝兴起的势头。

当天采访的记者在文化局指示下合理的安排炒作,一方面是提醒大家,属于民族乐器时代的序幕已经被拉开,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告诉大家,揭开这次序幕的正是由沈武寰组建的民乐团。

“沈武寰一个西洋音乐人,怎么又和民乐扯上关系了?她凭什么牵头?”

“我再不懂行也知道西洋音乐和民族音乐那完全是两个概念啊,沈武寰厉害我知道,但她组建的民乐团又能有什么本事呢,隔行如隔山啊!”

“又是沈武寰,怎么跟音乐一扯上关系就是沈武寰,她只是个人,又不是神啊!”

没办法啊,那些民乐大佬在自己的领域里确实厉害无比,可你登上报纸谁认识啊?

这些人的曝光率可能比现在还在小场子里拉曲子的艺人还低呢。

相反沈武寰就不同,用她的名头登报,即便没人关注,但至少热点有了,这才是新闻报道的核心。

但新闻不能光有热点,也得有看点,而这次新闻的看点正是这个民乐团。

民乐团能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不就是演奏音乐吗?可是那些老掉牙的东西谁要听啊...要么是乌央乌央像是哭丧一样,要么轰隆轰隆跟过年一样,这种东西真的有必要听吗?”

“你这么说我就看不过去了,就算沈武寰是行外人,但民乐团里的人总不可能是行外人吧?他们都衰了这么久了会不知道还演奏那种东西,他们又不是傻子!更别说还有沈武寰在呢,她黑点再怎么多,搞音乐可从来没出过错。”

嘿,真是一语惊醒梦中,沈武寰的实力自然是毋庸置疑,有她监制的曲子会缺少卖点和看点?

这个真没得黑。

所以自然而然,全民都从沈武寰的“漫画事件”中抽出了注意力,开始关注起她所组建的民乐团到底在干什么,他们准备的曲子又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

交流会来得快,去的也快,在交流会之后,全员都进入了紧张的排练状态。

针对于沈武寰民族音乐和西洋音乐结合的方法,民乐大佬一开始是万万不愿意的。

但实践出真知,民乐团单独演奏和增加了大提琴方阵之后再行演奏的差异性是做不了假的。

这成功的堵上这些老古董的嘴巴。

《梁祝》是一首标准的叙事曲,缺少了低音弦乐的梁祝就像是缺少了“十八相送”的梁祝故事一样,缺少了那种悲伤沉积的感情。

整个故事的完整性大打折扣。

再要面子的民乐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