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2 / 4)

的时候,四个烧烤的店家便火速的搬桌子和椅子,把帐篷前的空地全部沾满。随后,一伙一伙的人也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四家烧烤摊位,上百的桌子,很快的就坐满了。赵师傅和章师傅两个一边喝酒撸串儿,一边不住的张望这满满都是人的大道。

“这些人都从哪儿来的呀?”

“旁边商场里买完东西的客户、西边儿小区的居民、车站里等车的旅客、北边农贸市场收摊的商户们.......。可别小看这儿,四面八方都是客源呢!等到大夏天的时候,晚上的摊位都能摆到北头的农贸市场门口去。有卖小吃的、有卖衣服的、卖鞋的、卖锅碗瓢盆的、卖小电器的,什么零零碎碎的都有。反正啊!别处买不到的东西,你到这个夜市来,一准能够找的到。”

这条繁华的夜市大道,归西郊区政府所有,但是却给了刘家七十年的使用权。当然,人家不可能是无缘无故就给的!

之前独山镇政府领先跟刘余金合作开发房产,西郊区政府很不以为然。西郊农贸市场给西郊区政府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大,大到他们都看不上一般的生意。主要还是因为这时候的房产在这儿才刚刚起步,他们还不知道其中的暴利,有些轻视很正常。而绿景小区在开发的时候,因为刘余金坚持等到房子建好,小区绿化都做好之后,再开始卖现房的原因。使得绿景小区第一期,直到房子一放出就被抢空,独山镇政府三番五次的劝说刘余金卖房的时候。西郊区政府才知道,刘余金跟独山镇政府合伙开发房产这样的大事。

区政府的几个领导里,自认为跟刘余金关系不错的,就在心里不平衡了。觉得刘余金落户在他们西郊,而且那么大的综合楼也建在他们西郊,就应该跟他们西郊区政府合作才对,怎么会跟独山镇联合上了?并且,独山镇已经因为刘家福利院的缘故,还能有外国人在那儿建了一个那么大规模的医院,这可比他们西郊的农贸市场更有成绩,刘余金还这样给独山镇锦上添花。

在几次与刘余金一起吃饭的时候,都会半开玩笑半认真的数落刘余金厚此薄彼。刘余金每次都是尽力解释,自家跟独山镇合作开发房产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给员工和福利院的孩子们弄块地建福利房。公司员工还好,他们都有各自的家可归,但是福利院的孩子们到了岁数就该离开福利院,不管他们以后要在哪儿闯荡,总要有个家让他(她)们可以回。哪怕是只有一个豆腐块大的小鸽子笼,那也是单单属于他(她)们累了可以歇脚的地方。

西郊区政府的人见过独山镇的人劝过刘余金很多次,刘余金依旧不同意出售手里的房子,便信了刘余金的话,后来也不再总是揪着这个话题找刘余金跟他们合作开发房产的事。

刘余金指望不上,他们就另找了一个据说在南方开发房产做的很好的一个老板合作。这老板确实在南方做过房产,曾经也的确做得相当不错。但是,因为东南亚金融风暴,把老底都折腾的丝毫不剩。他没有被逼到跳楼,那还是他没有欠债累累。

拿着一个空壳子,就回到家乡到处行骗。经济开放到这年头,能够在这些年各种层出不穷的经济诈骗下做起来的生意人,都很谨慎,差不多算是人精了,没有哪个随随便便会上当。只有西郊区政府几个领导从来没做过生意的,不懂那些弯弯绕绕,又急着需要一个开发房产方面的生意人合作。然后,就不出意外的被这人的名头唬住,主动找到人家要跟人家合作开发房产。

这人手里根本就没有钱,但他懂得怎么操作能够从银行贷到钱。先是拿腔作调,好像是卖给了西郊区政府洽谈领导多大面子似得,跟他们合作了。随后借着这个合作项目不知道从哪儿借来五千万作为启动基金,接着,便是西郊房地产开发风风火火的搞起来了。

再然后,矛盾冲突随之而来!

西郊区政府要的是跟独山镇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