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寡人信他(2 / 3)

赵公子 半城流烟 3578 字 2021-03-02

货物。

赵嘉名声在外。

再加上申岐之地很多特产,在其余各国都非常受欢迎,这才能够让商人们冒险借贷物资。

不过如此一来,若仅仅依靠申岐之地赋税进行还贷,此后数年时间,申岐之地都不可能落得什么盈余。

甚至于,就连申岐之地本身的发展,都会受到极大制约。

赵嘉如此大公无私的举动,终于彻底打消了赵王心中疑虑。

不管赵嘉有没有野心。

起码赵嘉所做的事情,都对于赵国大有裨益。

故此,哪怕太子赵偃谏言收回申岐之地,都被赵王一口否决了。

当赵偃得知申岐之地透支赋税,向各国商人借贷,继而用这些物资安抚匈奴俘虏以后,也暂时熄灭了收回申岐之地的心思。

如今赵嘉声望正浓,若强行收回,先不说赵王未必会答应。

就算赵王答应了,百姓们也会议论纷纷,会为赵嘉打抱不平。

更何况。

赵嘉在没有还完借贷以前,申岐之地就是一个烂摊子,若官府将其收回,就要承担后续债务。

经历过与匈奴的这场战争以后,再加上收编了匈奴各部,赵国府库几乎已经空虚。

赵偃身为太子,在赵王身体不好的时候,还要经常理政,对于赵国如今缺乏钱粮的境况,也感到十分头疼。

他甚至在考虑,是不是应该利用自己儿子,为赵国多赚一些钱财。

“太子,对于投降的七万余匈奴人,以及开春以后会被迁往国内的匈奴部落,你觉得如何安置才好?”

赵王放下了手中书信,对着垂首立于案前的赵偃询问道。

赵偃闻言,脸上却是露出苦色。

“父王,这些年接连大战,又要安置从燕国迁徙而来的人口,国库已经十分空虚,想要再安置塞外匈奴各部,恐怕有些困难。”

赵偃看了看赵王,小心翼翼的回道。

理政,虽然代表着权利,同时也代表要担负起更多义务。

赵偃如果是真正的赵王,哪怕许多事情处理不好,也可以甩锅给属下。

可现在的赵偃只是太子,头顶上还有赵王这尊大神压着。

若处理不好政务,就被背上庸才的名号,这就使得赵偃每日都战战兢兢,殚精竭虑想让赵国越来越强盛。

唯有如此,赵偃才能得到赵王的器重与认可。

只是如何安置这些匈奴人,以及匈奴各部落,赵偃还真拿不出太好的方案。

“嘉儿说了,可以迁五万户入申岐之地。”

“这五万户匈奴人所需钱粮,不需要从国库支出,嘉儿自己会想办法。”

“少了五万户,你能不能将剩余之人安置好?”

“五万户?”

赵偃闻言心中无比吃惊,根本想不明白,申岐之地如何养活五万户。

须知。

五万户相当于二十万到三十万人,消耗的钱粮非常恐怖。

若这些人安顿好了,可以征召三万精壮能战之兵,考虑到匈奴人善战的因素,甚至能够征召五万战士。

如此一来,申岐之地未来的战争潜力,将会变得无比巨大。

考虑到以上种种,赵偃又岂会不吃惊?

吃惊之余,赵偃也是悄悄松了口气。

五万户匈奴人,的确能够提升申岐之地的战争潜力,却也能够减轻国库负担。

更何况,申岐之地属于赵国。

赵偃相信,除非自己将赵嘉逼上绝路,否则对方起兵反叛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赵偃也有些看开了。

只要赵嘉不反叛,哪怕保持申岐之地相对独立的地位,也能帮助赵国抵御西部强秦。

既如此,赵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