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各地反应(2 / 3)

。就连投降也仅仅只是免死,还要接受惩处。这种要求对于这些杀人无数的军将们来说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无论是左良玉,刘良佐,高杰,刘泽清还是福州的郑芝龙都拒绝了燕飞的要求。甚至左良玉还把去传递圣旨的太监与锦衣卫都给杀了祭旗。然后起兵二十万号称八十万大军从武昌顺流而下要讨逆清君侧。

左良玉这位著名的逃跑将军被李自成接连击败之后不敢和李自成对决,见到李自成就逃跑。尤其是朱仙镇大战几乎全军覆没之后,左良玉更是一路溃逃到了长江边上才算是自住了脚步。

这位逃跑将军在金陵城的资助下又重新拉起了队伍,不管是流民还是山贼又或者是逃兵什么的,只要是个人他都要。因此麾下兵马规模那是急速扩张,很快就达到了数十万的程度。

左良玉虽然害怕李自成却并不畏惧朝廷兵马,因为他还没有和燕飞打过。在他心中的朝廷兵马还是多年前曾经和自己一起在河南征讨过李自成的那支可笑京营。

至于传说之中京营在百里峡击败了李自成,他根本就不相信或者干脆认为是运气。

这位左大将军在斩杀了前来宣读圣旨的太监与锦衣卫祭旗之后,催动麾下水陆大军沿着长江南下准备进攻金陵城。

左良玉是一个极为有野心的人,在他看来这种乱世之中朝廷已经没有了掌握天下的能力。而他自己手握大军缺的只是银子和粮食而已。

只要能够拿下江南得到拿下士绅大户们的支持,从而得到取之不尽的银两和粮食,他左良玉未必没有改天换日的机会!

老朱家坐了二百多年的天下,也该换换人坐了。

面对来袭的左良玉大军,燕飞并没有主动出击而是将兵力集中在金陵城附近等着他过来。

攻占金陵城之后燕飞并没有急着将兵马四处派遣出去攻城略地。毕竟第一波送上岸的兵马数量甚至还不足三万人,这点人马洒在整个江南一带根本就没什么作用。所以燕飞除了让王德化派人去各处宣旨之外并没有大规模的举动。

愿意接受的,那就记录在案等以后再处置。不愿意接受的同样是记在小本子上面,等到后续兵马过来之后一起算账。

燕飞训练出来的新军撑死也就是十万人的规模。再多的话后勤补给的压力哪怕是他也感觉难以承受。别的不说,单单是饷银这一块。这些新军的饷银基本上都是每月十两银子起步,一年下来至少一千多万两银子的饷银支出。

崇祯年间的全年税收也不过才数百万两银子而已。没有燕飞的话大明的财政早就破产了。

要人卖命当然是要给好处,这个时代的人可没有什么崇高的觉悟,为了理想而献身什么的他们可没有。钱不给够好处不给足的话,之前大明军队是个什么样子就是最好的写照。

随着控制区域的不断扩大,燕飞也感觉到了兵力不足的麻烦。虽然他一直走的是精兵政策,可再精兵也得有最基础的数量才行。

所以燕飞在攻占金陵城之后就开始着手组建辅军部队。说是辅军,实际上同样是挑选的良家子弟,进行严格训练外加精良的装备。这些辅军虽然战斗力比不上新军,可至少维持治安镇压地方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些辅军的军饷极低,甚至还不足新军的十分之一。而之所以有人愿意加入其中,除了燕飞充足的后勤保障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招兵的时候燕飞就明确表示,辅军和新军一样实行积分制度。而这些积分可以用来换取土地!

以国人对土地的热情来说,这种条件没有人会拒绝。金陵城内的众多民壮们报名踊跃,短时间内就招募了数万壮丁。

这个时代可没有计划x育,各家各户那都是可着劲的生孩子。因为在大家的传统观念里面孩子越多越有福气。虽然因为医疗条件以及贫穷等原因导致夭折率很高,可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