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集训(二)(2 / 3)

是只当一个民兵队长或是班长,那也极有可能是家族中唯一当过官的人。

尽管这些官都是不脱产的人员,能指挥的人员不过十几个,甚至小一点的村子只有几个。平常一样要下地干活,一样要忙的腰酸背痛,可不管怎么说至少都是一个官。平常在村子里面,指挥队员站岗放哨一类的还是很威风的。

至少大家看过来的眼光,肯定是不一样的。可这次上级的态度这么强硬,这万一要真的被撤职了,不仅自己脸上难堪,对家人也不好交待。树要皮、人要脸不是吗?自己的老脸还能不要?

另外五十斤的小米虽说不算多,可多少也是一些粮食不是?反正现在农活还早着,准备种地怎么也得到农历二月份。来这半个月就领五十斤小米,也算是对家里面有一定的补贴。至少渡春荒的时候,家里的粮食有些宽松。

更何况,还有五斤白面呢。馋一点的,回家可以包几顿饺子。节俭一点的,掺上一点玉米面弄点杂合面条也不错。这年头即便是种地的农民,辛苦一年也舍不得吃上一点白面。也就逢年过节的称上二斤粗面,全家人大年三十包顿饺子罢了。

有了这五斤白面,在回家可以给老婆孩子在改善、改善伙食了。李子元胡萝卜加上大棒的威逼利诱之下,这些民兵干部和骨干,也就是预备班长的候选人,也痛快的都按时报到了。他们不知道,在不远的将来,他们极有可能会彻底告别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

而且这帮骨干,马上就会感觉到什么叫做填鸭子。他们不是去填压鸭,反倒是很不幸的,成为了那支被硬塞进东西填起来的鸭子。此次集训所有的课程,被像是饲料一样塞进他们的脑袋里面。

每天白天学习班排指挥课程、土工作业、轻重机枪的使用,行军路线的设置与警戒。就连晚上与春节前的那次一样,要学习文化。不仅是识字,还要学习一些简单的加减法。一些本身就识字的,则学习看地图和指南针。

甚至还分别从来集训的各县民兵骨干中,抽调一批人学习迫击炮和重机枪的射击。仅仅一个诸元计算,就将这些文化水平很低,甚至很多人一个大字都不识的民兵干部,给折腾的痛不欲生。

被搞的头都大了的这些民兵干部和骨干,一个个被训练的疲惫不堪。可以说,比他们在农村种地还要累的多。一天下来,没有几个不腰酸腿疼的。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疑问,自己只是一个民兵,为嘛要学习迫击炮和重机枪?

难道主力部队宽裕到,现在都要给民兵配发重机枪和迫击炮了?不像啊,几个主力部队都没有多少重机枪和迫击炮?这上级首长脑袋里面,在玩什么花花肠子?一头雾水的这些家伙,在百般询问都没有得到答复之后,也只能老实的训练这些玩意。

部队里面的军事干部,都是一仗一仗打出来的。本身就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军事素质相当的扎实。即便是进入教导队学习,也基本上是属于进修层次的。而将这些民兵骨干,按照部队里面军事干部的标准培养,又没有太多的时间,就只能来一个填鸭战术了。

在即将毕业的时候,李子元又给这些参加集训的人送上了一份大礼。他先让工兵连挖出一道齐腰深,但可以侧着躺下的战壕来。又用铁丝网架设在战壕前后,然后在四百米外架上了一挺重机枪,以及在几百米外布置的一门迫击炮。

在设定这个方案的时候下面干部汇报,分区没有铁丝网那种高档玩意。李子元直接派刘连明的侦察连,带着二团的工兵连去了也一趟壶北县城。当着守城的日伪军面,大摇大摆的将日伪军摆在城外用来防守土八路偷袭的铁丝网拆卸下来运走。

城上的日伪军守军,看着城下的八路动作,却是连个屁都没有敢放一个。末了刘连明还训了城门边上的几个伪军一顿,那几个伪军却只是笑呵呵的听着。别说生气,就连腰弯的都不快要垂到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