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1 / 2)

急于见到李轩的人,正是太古集团的董事长,也是施怀雅家族现在的掌门人——阿德里安·施怀雅。太古集团的英文名字叫做“sire”,而如果把这个单词反过来音译成中文,就变成了施怀雅。

西方人喜欢用家族的姓氏,直接拿来当做公司的名字,施怀雅家族也不例外。这就和我们古代的张记米铺、王记酒楼差不多。

所以sire集团翻译成中文,明明应该是施怀雅集团,但它在华人口中为什么就变成了太古集团?

这个故事还要从太古集团的创始人约翰·施怀雅说起。他于1861年从英国利物浦来到东方闯荡,并在上海租界创办了一家贸易公司。

为了让中国商人更容易记住自己公司的名字,他特意入乡随俗的请当时的英国驻沪领事,来给自家公司取一个中文名字。

而领事先生之所以选中“太古”这两个字,是希望这家公司未来能发展成一家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大企业!

谁也没想到一百多年后,太古真的如它名字中的寓意那样,成为了一家规模庞大的百年老店。

相比于会德丰、和记黄埔、怡和等同时代的英资洋行,因为这样那样的失误,或被华资收购,或逐渐淡出香港,只有太古洋行不但没有衰弱,反而在过去十多年中愈发欣欣向荣!

而且在集团一百多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创业史中,施怀雅家族从未失去过对公司的控制权,由此也可见这个家族的厉害之处。

但繁荣的背后也有隐忧,英国即将失去对香港的控制权,这让太古集团这样的英国资本,失去了在香港最可信赖的保护伞。

太古的核心业务——无论是航空还是地产,都是依托香港而存在的,所以施怀雅家族根本不可能一走了之。

而为了应对未来不确定的挑战,施怀雅家族其实早早就开始准备应对之策了。把中信富泰引入国泰航空成为股东,就是阿德里安·施怀雅的得意之笔。

如果仅仅是单纯的对付港龙航空,太古集团根本无需让出这么大的利益。要知道当时中信富泰只花了23亿港币,就收购了国泰12.5的股份。

这个价格完全可以说是贱卖,否则凭借国泰航空多年来优良的业绩表现,即使开价到30亿,也有的是人愿意接手。

不过施怀雅家族和太古集团看中的是中信富泰的特殊背景。要知道他们为入股国泰所筹集的23亿港币资金中,有8亿是由国务院直接特批的。

这背后的寓意,让原本对九七以后前景充满惶恐的施怀雅家族,瞬间把心放下来一大半。

而且让施怀雅家族没想到的是,中信富泰竟然还投桃报李,愿意代为出面去操作收购港龙航空的事宜。这样瞌睡遇枕头的好事,差点没让阿德里安半夜笑醒!

但是就在整个国泰航空高层都认为收编港龙已经十拿九稳了时,却没想到事情突然峰回路转,半路杀出来华民航空这个程咬金。

当华民航空正式对外发布公告,宣布已经完成对港龙航空完成绝对控股时,阿德里安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

但港龙航空随后也发布公告,公司原第一、第二大股东,以股权转让的方式正式退出港龙航空。而为了配合华民公司对港龙实行战略重组,原公司董事会即日起全部辞职!

原本都快与中信富泰谈妥的第一、第二股东,在没任何提前沟通的情况下突然双双反水。就连曹光标这个港龙董事会里跳的最欢的人,为了配合华民公司,都选择从港龙辞职!

华民凭什么有这么大的面子、这么大的胆子,能从中信富泰手里截胡?

阿德里安很快找到了原因——大名鼎鼎的财神李出手了!他旗下两只不为人知的投资基金,竟然是华民航空的重要股东。

这个消息甚至比港龙航空被收购,更让国泰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