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国有召,召必去!(2 / 2)

助军!”

这时候,一名士子走了出来,朝李明睿一拱手:“学生郑森!愿从军卫国!”

着,这名叫郑森的士子就对自己的仆人道:“把银子全部拿出来,放进捐款箱里!”

“学生顾炎武,亦愿从军卫国!”

此时,又有一名士子走了过来,将身上的钱袋取了下来,并全部放入了捐款箱里。

一时间,颇多士民前来捐款资军。

虽然大多为普通士子与平民,大官绅和权贵比较少见,但李明睿见此抱拳相谢:“来我汉家儿郎尚有血性!我大明江山必不亡于区区鞑虏之手!”

犹如李明睿所言,虽然历史上投清的汉奸不少,但也的确不是没有血性的汉家儿郎。

不仅仅是捐款,因朱由检的一纸招兵诏,虽然打动不了大官绅与权贵,但也的确吸引了不少仁人志士来淮安投军。

宁波。

“孩儿拜别父亲,国有召,儿必去,往父亲大人谅解!”

历史上矢志不渝抗清达数十年的张煌言跪在自己父亲重重磕了个头,然后转身而去。

江阴。

“汉室有难,吾等怎能偷生,诸位朋友勿劝,阎某自认有些知兵之能,岂能不去淮安?再见!”

历史上死守江阴的阎应元也朝众人拱了拱手,然后登舟而去。

松江。

“国家养士百年,皆在今日,吾等当效王命,为国而死!”

历史上抗清数年的陈一龙也招募起义师,带家产数万往淮安而来。

一时,运河上皆是北上之人。

……

“甚好,天下还是有不少忠义之士的。”

朱由检站在淮安城楼上着连绵数十里的舟船颇为感慨地了一句,然后问着周遇吉:“现在我近卫军已经练兵多少?”

“回陛下,已练兵有三万余,其中装备燧发枪的战兵有一万,装备鸟铳的战兵有两万,骑兵三千。”

周遇吉回道。

接着,朱由检又问着张凤翔:“目前新招兵源有多少?”

“回陛下,自战争动员令和征兵诏昭告天下后,目前已有八万余青壮来淮安投军,而且每天还以两三百人的数字增加着。”

张凤翔回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这次建奴南下带来了十万兵马,我们的兵源是够的,但真正能战的战兵精锐还不算多,得抓紧训练,但也不必过于着急,宁缺毋滥,尤其是战兵一定要身体素质与家世考核都要过关,当然如果家世考核过关但身体素质不行或在战兵训练中被淘汰的也不要让其回乡,可以编为工程兵和辅兵或者守兵,实在不行可转为负责民事工作,负责构造防御工事和组织民众以及承担预备功能,已经训练完成的近卫军可以派一部分去河南支援灭虏军,以朕,与建奴决战的第一战场应该是在河南,现在我们商量一下派哪支军队去。”

“遵旨!”

周遇吉和张凤翔回了一句。

作者题外话:这一日,帝偶遇一宫女,见其貌美,颇为心动,一时觉得与其聊一聊(撩一撩)。帝问:你叫什么?宫女曰:窦美仪帝点头,心想:历史上李自成入紫禁城后被李自成收了纳为妃的,如今倒是还在朕自己手里接着,帝又问:你喜欢做饭吗?答:喜欢!帝接着问:喜欢花吗?答:喜欢!帝继续问:喜欢孩子吗?宫女窦美仪羞涩地低下头,捻了捻衣脚:喜欢,不过,陛下您还是要谨慎点,婢女是皇后娘娘身边的人,您还是给皇后娘娘比较好。帝一时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