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入宫报捷(2 / 4)

“可臣却在想……这也怪不到他们的头上。”

此言一出,君臣们的脸色都微微一变。

朱棣的脸色有些僵硬,露出几分尴尬之色。

而解缙人等,却都不由得震惊于,张安世今日倒是胆大包天,真是什么话都敢说。

此时,张安世则是继续道:“臣在想的问题是,为何百姓们会被轻易的裹挟,真的只是因为……这些豪强和劣绅,三言两语,便可说动他们吗?可据臣所知,这些豪强和士绅,恰恰平日里,作威作福,虽偶尔做做样子,摆出几分造福乡里的姿态,可说到底,若不是对乡里百姓的盘剥,怎会有他们这样的家业?”

胡广此时倒是较了真,认真起来,道:“可能是百姓愚昧的缘故……”

“胡公,非是我张安世对你不敬,可论起来,胡公的见识,不如令郎远矣,令郎尚且能知晓厉害,辨明是非,可胡公却为何如此糊涂。”

胡广向来好脾气,可听了这话,不由得脸色骤变。

胡广是个对自己有清醒认识的人,也就是说,他并非冥顽不化之徒,所以很多时候,你若是说他不如某某人,他可能也只是微微一笑,说一声啊……对对对。

毕竟,他早就认清了,躺平了,摆烂了。

可你若说他连自己的儿子都不如,这就不一样了,做爹的不如儿子,这话没有自己说,你张安世一个外人说,这岂不知离间父子恩义?

再者说了,以后这个爹还怎么做?还要不要脸了?

胡广是急性子,顿时瞪大了眼睛,想要反驳。

倒是朱棣眼睛一斜,已看出了胡广的心思,便道:“听他说,不要打岔。”

胡广顿觉得委屈,却也知道事情轻重,只好道:“是,臣遵旨。”

朱棣则对张安世道:“张卿,胡卿所言,可有什么不对吗?现在来看,百姓被人所裹挟,竟是从贼,难道不是愚钝无知?”

张安世轻轻地摇摇头道:“问题就在于,为何百姓愚蠢!”

朱棣微微皱眉,一时间有点没反应过来。

张安世则继续道:“士绅和豪强对百姓的盘剥和欺压,这些事臣早已说尽了,其中的恶行,甚至可以用罄竹难书来形容,那些恶劣的事,臣可以让人搜罗十万件。臣所恐惧的是,分明如此欺压,可最终,百姓们还是被裹挟,若只用愚蠢来解释,这固然也说得通,可臣却以为,这是偷懒的方法,不过是聊以自娱而已。”

张安世顿了顿,接着道:“可臣从各处驿站接到的奏报,却另有一番说辞。”

朱棣没有想到,这驿站,竟也能收到各种反馈,于是他道:“奏来。”

张安世道:“驿站那边,奏报的却是,士绅与豪强虽在地方州县欺压,却也建立了秩序,这些秩序,对于寻常百姓而言,固然十分糟糕,可比之官府和朝廷要好的多……”

此言一出,朱棣有些懵了。

张安世道:“朝廷只在庙堂上,口口声声说爱民如子,可实际的情况呢?实际的情况却是,百姓们在日常生活起居之中,几乎看不到任何的官府和朝廷,陛下的爱民举措,一直都沦为一纸空文,一县之地,数万甚至是数十万的百姓,朝廷不过委任了区区一个县令,一个县丞,一个教谕一个主簿而已,区区寥寥无几的几个父母官,借以他们之手,莫说是治理百姓,便是治下有百姓多少,只怕也是两眼一抹黑。”

“更可怕的是,百姓不知有朝廷和官府,即便是知晓,这朝廷和官府的情况,也都是代由地方的豪强和士绅们所把持!平日里有事,见不着官,可朝廷和官府只有税赋和徭役才会想起他们。更可笑的是,即便是征粮和徭役,官府也是请士绅和豪强们代劳,教他们借之以朝廷和官府的名义,勒索钱粮,拉取壮丁。”

张安世叹口气道:“百姓最痛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