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因祸得福(2 / 3)

匹夫的逆袭 骁骑校 3284 字 2022-10-31

高启文完成了领导交办的重要任务,蓝家人沉冤得雪,女儿前途一片光明,两位记者更是成就感爆棚,相比之下刘汉东就像个打酱油的了。

浣溪姐弟一路上兴奋的叽叽喳喳,已经在商量上什么大学好了,浣溪还是想上江大,不过浣沙更有想法,他说:“姐,你现在是全省第一,好大学随便上,当然要上最好的,咱不上江大,上北清!等我高考的时候也报北清。”

刘汉东插嘴道:“到时候再考一个状元出来。”

浣溪道:“弟弟比我聪明,肯定能考状元。”

浣沙憧憬道:“我都计划好了,毕业之后继续读硕士、博士,然后出国留学,我要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刘汉东说:“留学要趁早啊,国内的大学缺乏学术氛围,都搞成衙门了,要想真的有大出息,就要早点走出去,比如浣溪,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建议本科就出去读,比如香港的大学就很好。”

姐弟俩若有所思。

回程一帆风顺,傍晚时分抵达平川,高主任将蓝家人安排在市政斧招待所,开了两个标准间,又给刘汉东和两位记者开了三个豪华大床房,晚上安排了丰盛的招待晚宴

宴席上用的是法国进口红酒,包装精美,上面还贴着“中国关税未付”的繁体字不干胶标签,白娜品尝了一口,露出古怪的表情。

“娜姐,是不是假酒?”阮小川低声道,自从去过省委后,他铁了心做白娜的小跟班,连称呼都变了。

“不是假的,但总感觉怪怪的。”白娜好歹也是去过法国见过世面的人,知道红酒的滋味,这瓶法国进口红酒是著名酒庄出品,包装精美,味道也很正宗,但记者敏锐的第六感却告诉白娜,这瓶酒可疑。

“高主任,咱们平川流行喝红酒啊?”阮小川问道。

喝的面红耳赤的高启文连连点头:“对,平川流行红酒文化还是跟你们省城学的,小地方嘛,总是慢一拍,来,阮记者咱们走一个。”

……

蓝家人在平川暂时安顿下来,招待所住着毕竟不方便,市里给他们租了一个三居室,又给蓝老师安排了个图书管理员的活儿,每月一千多块钱的收入,浣溪母亲也给办了农村医疗保险,看病吃药都能报销,这些好事是他们本来想都不敢想的,如今一夜之间变成现实,说来也是因祸得福。

事实证明市政斧的决策英明无比,顶替事件曝光之后,大批记者云集平川进行采访,蓝家人心中充满对政斧的感激,自然不会发什么牢搔,至于那些弄虚作假之人,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平川一中常务副校长、教育局招办负责人被处理,赵默志赵二虎父子被依法刑拘,公安人员在赵家的小煤窑里发现了数十名黑工,其中不乏精神残疾者,还从煤矿底下挖出了几具尸体,据说都是不服管教的矿工,直接打死埋了,总之赵村长摊上大事儿了,这辈子都别想翻身。

众多高校向蓝浣溪伸出了橄榄枝,邀请她免费入学,其中就有国内排名第一的北清大学。

江东大学这回也下了本钱,先是开除了冒名顶替者蓝莉莉的学籍,然后又承诺学费全免,保送研究生,力邀蓝浣溪来江大就读。

这天下午,蓝家又迎来了一拨客人,从最初的受宠若惊到现在的坦然面对,侃侃而谈,蓝老师已经有了丰富的应对经验,他吩咐儿子端茶倒水,递上香烟,问对方是什么来头。

这些人说带着浓厚粤语口音的普通话,他们是香港科技大学的招生工作人员,特地来平川对蓝浣溪进行面试。

蓝老师就有些不悦了,人家大学都是开出丰厚的条件,求着女儿去上学,你名不见经传的香港科技大,有什么资格来考我女儿?况且又没有本地招办的熟人陪着,他就有些想下逐客令了。

浣溪正好出去买菜回来,看到又有招生的老师前来,于是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