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是否帮忙(1 / 2)

而隐身侦查机首先所看到的自然是在纳布星轨道上的那艘贸易联盟总督的那艘星环形状的超大号飞船了。

直径十万米也就是一百公里的超大号飞船虽然没有虫族的飞碟以及战星大,但是直径十万米也就是一百公里看着也和一个小行星差不多了。

不过李秀并没有作死的控制着隐身侦查机上前去探查只是远远的进行了一番观察拍照。

然后就开始对纳布星进行探查了,当然做为隐身侦查飞机,除了携带了一些必要的设备之外,李秀还给这艘飞船上装备了最新研究出来的中微子探测器。

没错,这个中微子探测器是李秀迎接回汉锅的主力移民舰队上的那十亿人之后,苏醒的科学家紧急攻关弄出来的设备。

当然中微子探查器也是李秀主动要求攻关研究的东西。

因为在以往的星球探索当中,李秀发现不论是磁力探测还是常规的光学探查,对于都没有办法很好的探测到星球内部的样子。

所以在行星资源的开采过程当中,为了发现金属矿物,采矿舰队就不得不派出大量的机器人或者人工进行地面打洞确认。

而这种效率极慢的矿产发现作业无疑是对于星际采矿效率提高的绊脚石。

因此研究出一种能够直接穿透整个星球的高效率探测器已经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所以当李秀迎接回汉锅的移民主舰队之后,就让科学院里的物理学家们开始集中攻关中微子探测器。

至于为何要攻关出中微子探测器,就得说明一下什么是中微子了。

粒子物理的研究结果表明,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基本的粒子有12种,包括了6种夸克(上、下、奇、粲、底、顶,每种夸克有三种色,还有以上所述夸克的反夸克),3种带电轻子(电子、μ子和t子)和3种中微子(电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t中微子)而每一种中微子都有与其相对应的反物质。中微子是一九三零年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为了解释β衰变中能量似乎不守恒而提出的,一九三三年正式命名为中微子,一九五六年才被观测到。

中微子是一种基本粒子,不带电,质量极小,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太阳内部核反应产生大量中微子,每秒钟通过我们眼睛的中微子数以十亿计。

中微子是一种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有三种类型,即电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t中微子,分别对应于相应的轻子:电子、μ子和t子。所有中微子都不带电荷,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但参与弱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它们质量非常小,不带电。太阳、宇宙线、核电站、加速器等都能产生大量中微子。中微子的探测比较困难,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被称为“鬼微子”,它们可以轻松地穿过人体、建筑,甚至地球。所以,中微子在概念被提出二十几年后,科学家才在实验室中观测到这种神秘粒子的存在。

而李秀之所以觉得中微子是一种很好的行星探测器,自然是因为中微子不参与电磁作用以及强相互作用。

所以它的穿透能力自然就比x光甚至是加马射线还要具有穿透力。

穿透一个星球基本上就是轻轻松松的事情,也正是因为其强大的穿透力,所以对于星球内部的结构自然也能够轻松的掌握了。

这不通过隐形侦查机上所携带的中微子探测器,就探测到了纳布星真的和李秀前世所看的星球大战里的剧情那样,其星核内部是中空的。

并不像蓝星那样其内部是一个大质量的铁球,而是和其表面一样都是岩石组成,而且还以为星球上水的侵蚀,因此纳布星的岩石核心已经被水给腐蚀的千疮百孔,所以可以轻易的通过这些腐蚀的孔洞直接穿过去,到达纳布星的另外一端。

并且纳布星的直径虽然大于蓝星足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