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茶香四溢(1 / 2)

一伙人忙了整整的一天。

沈昼锦接近晚饭时间才醒过来,一张了眼,就见两个暗卫一左一右站着。

沈昼锦正想说话,就听到了外头的声音。

秦云峤的声音,带着笑意道:“凌绝为何不早说?若是早说,我便送你两个人使,他们虽不成器,做这些文书活儿还是可以的。”

沈昼锦:“……??”

陆执戟咳了一声,打圆场:“大家各展所长么,反正叫我干这个,我是不会干的。”

霍凌绝淡定的道:“有些事情,能力不重要,身份才重要。”

沈昼锦再次:“……”

这是什么茶香四溢的对话。

她默默的站起来,两个暗卫赶紧道:“主子,你醒了。”

“嗯,”沈昼锦道,“送水来,我要沐浴。”

暗卫急应了一声,然后就出去了,外头也安静了,不一会儿就抬了浴桶进来,沈昼锦洗了澡,随手用头巾把湿发包起来,就出去了,去了厅里。

厅里这会儿那叫一个岁月静好,浑不见方才的针锋相对。

一见她进去,几人都站了起来。

沈昼锦问:“怎么样?”

秦云峤快走几步,第一个迎上来,亲手给她倒了茶,一边含笑道:“地已经买好了,就按荒地买的,一亩是一两半,因为买的多,最后按一两收的,落到了薛神医名下……”

边城荒地便宜,这会儿,县令又“不知道”下头有煤,按荒地买没问题。

沈昼锦点了点头。

陆执戟被他这个禀报的架势给闹的,下意识就把架起来的腿放下了,讪讪的道:“我和连城出去转了转,这里没有什么大门派,小门派也没有,叫花子也少,分好几伙,不是成帮成派的……”

就听他这个话头,就知道,他只是把这件事情,当成“了解一下当地情况”,并没有想到后续如何组织他们、用他们的问题。甚至了解当地情况,也只是了解了一个大概。

不过沈昼锦也没说什么。

相比起来,陆执戟才是真“少年”,他的聪明也都是单纯的聪明,而没有算计,不管是她、霍凌绝还是秦云峤,都不讨厌这样的人。

沈昼锦看了看霍凌绝。

霍凌绝站起走过来,把一张纸放到了桌上。

沈昼锦低头看了看。

告示写的很细,招什么样的长工、短工,什么要求,包不包吃住等等,心思用在了“工钱”上。

譬如说,修路的匠人,工钱每日三十文,可换成六斤米。

做工满十日送小炉,或一个月送中炉,两个月送大炉,另做工每满一个月送棉衣一件,蜂窝煤一百个……等等。

修路是一个力气活儿,若按河工来算,工钱一般是一天六十文(明洪武《唐明律合编》),工钱看着不多,但如果加上后头送的,就非常非常划算了。

雍州粮食偏贵,一石米大约要一两银子左右;小麦一石也要八钱左右,如今的一石是一百五十斤,一斤米合六七文钱。

棉花更是稀罕物儿,一斤至少三钱;棉布一匹要五钱左右;如今的棉袍长,一件至少也得两斤棉花。

而煤,若在产煤地其实很便宜,一斤也就不到十文,如今这儿也算产煤地了,蜂窝煤又不是实煤,能占五六成就算好蜂窝煤了,五六文钱一斤就可以,一块蜂窝煤大约重两斤半,一百个蜂窝煤合一两多,对工人来说,绝对是大便宜了。

(注:米价按明洪武年间,出自《太祖实录》‖棉花、煤私设‖明洪武:银一两一千文,当钞一贯‖斤两换算按现代)

当然了,除了修路开矿打煤球这种力气活儿、编架子做炉子这种技术活儿,也考虑到了家里没有壮劳力的情况。

所以也招做饭的、制衣的、还招八岁到十五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