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谁敢动米脂(2 / 3)

才九两,糊弄谁呢?

“王高,晓谕各家店铺,让他们自查一天,明日重新上报。之后凡有偷税漏税,一概抄家。若有良民出首举报,查明无误后即刻奖励收缴之半数。”

张兴教急忙道:“大统领,学生举报高升楼。县里最好的酒楼,年入银子至少有一千三百两往上。他才缴税十两。”

李自成笑道:“不要急,明天重新统计后再说。商税的事,你跟王高一起去办。好好干!”

两人领命而去。

王高也是个人才,不知道从哪儿找来把超大铡刀,上面还淋了些鸡血,然后扛在肩头去拜访各家掌柜。

第二天,商税收上来两千三百多两,翻了二十多倍。

然而无奸不商,真不能指望他们全是自觉人。

纳税名单张榜公布,围观者众,当天举报者踊跃。

革命军挑大商号清查了五家,其中三家人证物证齐全,即刻抄家。掌柜和东家戴高帽游街示众。

另外两家未必就是清白,只是证据不够充足,放他们一马。

李自成看着堆满的库房,发愁了,银子多的花不完呐!

散财吧!

衙门里从上到下各有赠银,知县五百两,普通杂役也有五两。

这银子烫手,知县老爷哭笑不得。

他不缺钱啊,每年常例收入都有三四千两。这是全天下每个知县心知肚明的潜规则。

海瑞那种拒不受常例的也就他一个。

心黑的官儿还要再刮地皮。像蒲城这种地方,商业繁荣,平原良田近两百万亩,知县一年弄个七八千银子平平常常。

既然“流寇”没有勒逼,还发银子,知县老爷也不想去投井了,苟活吧。希望能把府城那边糊弄过去。

读书人同样收到了赠银。

童生二十两;秀才往上,五十两到一百两不等。

颇有些“铁骨铮铮”的家伙绝不肯收,李自成也不以为意,把银子捐给了文庙。又轮到教谕发愁了。收,还是不收?这是一个大问题

小民也有好处,不过银子就不白给了。不论城里还是城外,十倍高价收购各种物资。实在穷的啥玩意儿都不能,那不还有劳动力么,委托加工或者扫大街去,工钱一两银子起步。

一顿奇葩操作,蒲城老少俱欢喜。

唯有土豪们暗里埋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怕是吃不到肉了。远近猪羊被革命军屠戮一空。不过他们也趁机狂甩出去满仓的大米白面,大赚了一笔。

这股“流寇”所作所为实在出人意料,连隐居乡下的王进德都被勾起好奇心,进城了。

王进德,万历年间进士,不出仕,好读书,倾心于书法。老汉颇有晋代陶渊明气质,隐居于金炽山下,唐睿宗李旦陵旁。

李自成得信后急忙派张兴教去招揽,毫不意外被拒了。他又亲自出马,吃了个闭门羹,面都没见着。

迂腐老汉!

李自成也就懒得在他身上费工夫了。

倒是有三个童生,一个秀才投了“贼”,俱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困之辈。

李自成还想招揽武举人王文昌,无果。不过对方态度还好,希望他能多活几年,坚持到革命军再来的那一天。应该还是希望收服他。

蒲城从军者踊跃,革命军已发展到两千五百多人,编齐三个哨。

如果不是李自成压着,人数能突到四五千去。

然而训练跟不上,人多没求用。况且几位哨长也不大合格。可是没时间教导了。

三月十一日,李自成正在手把手教学测量经纬度,大掌盘来信召唤八支队伍北上。

张存孟自觉兵多粮足,想要找块地盘常驻了。

在往前的三月初九,神一魁派孙继业、茹成名等大小头目六十余人,率三万众在甘肃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