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般若波罗蜜(2 / 3)

“客人看这匹,肥而见骨,瘦可见肉,马龄六岁……”马倌孙喜策卖力介绍起来。2

李自成摸着腰包,最后忍痛含泪买了三匹中马,花费白银七十两。不配马鞍,赠送一只小羊羔……

巅峰时他有近七百两现银,这下只剩八十两。

夕阳西下,今天赶不回怀远堡了,众人转归波罗堡暂住。顺便去买三副马鞍配上。

胡茂祯不辞劳苦,非要请几人去烂大院找媳妇。

李自成借口婉拒,把小羊羔送他,又丢给五两银子了事。还跟他借了三副铺盖卷——客栈不。

波罗堡内也没像样客栈,一间大通铺,炕上能躺十个人。

李自成同房住了伙老西儿。

沈本升年过五十,洪洞人。祖上盐商出身,开中法败坏后另谋他业。粮行、皮毛、银号、印局等多有涉猎。

但是人要走起背运挡都挡不住,放屁都砸脚后跟。

前年中,西迁的林丹汗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击溃了归化城(呼和浩特)的土默特部。跟卜失兔做买卖的沈老汉倒账了。

去年初,鄂尔多斯部的济农(亲王或副汗)被林丹汗废了。沈老汉又一笔买卖倒账。

去年秋,五十多船从蒙古南下的皮毛在黄河里倾覆。沈老汉欲哭无泪。

上个月,马守应、八金刚、上天猴等部农民军窜入山西,沈老汉在洪洞县的大本营被洗劫一空。

这下彻底歇菜。

大小股东们无力垫资,各地十几家商号只能陆续清盘。

这年头商号是无限责任,店倒账不倒,应收账款能不能回来另说,自家欠的债务砸锅卖铁也要赔上。

沈老汉刚在波罗堡清完账,接下来还要上榆林,上京城清帐。

用他的话说,做买卖讲究的就是个诚,不然谁信你?

诚可不代表不黑。

比如,沈老汉家的印局,放款无需抵押,仅凭借款人信用。

借贷一般按日或者按月计息归还,有的朝借夕还,有的十日或三十日归还。

每归还一次,盖一次印,故名“印子钱”。

由于这种放款不用抵押品,只要答应说什么时侯归还,到期还款就可以了,所以也叫“应子钱”。

放款对象多为候选官吏和商人。

候补官吏在京期间往往一住几年,时有招待送礼、交际应酬,用款甚多,囊空金尽后只得向印局借贷。

“遇选人借债者,必先讲扣头。如九扣,名曰一千,实九百也。甚至有倒二八扣者。扣之外,复加月利三分。”

三分利是大明律规定的,“凡私放钱债及典当财物,每月取利不得过三分,年月虽多,不过一本一利。违者治罪。”各地商号都能遵守。

借一百两银子,一个月后还,连本带利,应该还一百零三两。若一年后还,连本带利就是一百三十六两。不管时间多长,不能将拖欠的利息变成本钱计息。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扣头应运而生。

要是看你还款能力有限,比如借银七百两,给你按四扣三分行息。即借款契七百两,实际到手二百八十两。到期按本金七百另加利算。黑不黑?

印局除抽扣头、收取高利外,有时甚至跟随贷款官员赴任讨债。

故有人写诗说:利过三分怕犯科,巧将契券写多多,可怜剥削无锥地,忍气吞声可奈何?

这还是有门面的钱庄、印局,其他私人放债五分利是普遍行情。甚或有加一钱的。

此外利滚利的高利贷也不少见。

钱庄放贷要看对方有无还款能力,并不是谁想贷就能贷。所以也就才有私贷、高利贷的横行。

高利贷不好干,因为收账可不容易。几乎每个月都有若干贷方和借方被打死。利率越高,贷方的死亡率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