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敌袭(2 / 3)

苏到了那边贵为太子妃,能受到什么委屈,难道东蛮人还敢为难我大周的郡主不成。」

阿木森思考片刻,点头称是,不再多言。

有些话点到为止便可,说的太多,可能责任就大。

把责任推给别人是所有人的天性,这点在皇帝的身上更为明显。

...

肖华飞用最快的时间整顿好队伍,在礼部属官的一片抱怨声中,大晋的使团开始踏上归程。

来时那些舒服,缓慢的马车,被肖华飞弃在了营地中,所有人全部骑上战马向着剑北关前进。

直到离开金帐快有三十余里,肖华飞才让队伍重新扎营,即使这样肖华飞依然觉得眼皮直跳,这点距离还远远算不上安全。

三十里路程在骑兵的马蹄下,不说转瞬就到,也差了太多。

而且使团中还有北周的一千骑兵在侧,这让肖华飞觉得如芒在背,一路上时时盘算着如何甩开对方。

北周骑兵带队的千夫长,是个精明的中年汉子,他没反对大晋这边的急行军,不过还是命人在沿途留下了踪迹。

这倒不是为了干点什么,只是出于一种军人习惯的防范性手段。

肖华飞预计今晚或是明天,雅苏那边就会动手,而北周朝廷得到消息,应该在后天一早,或是更早一点。

时间还是相当紧迫,可是他内心充满了无奈,如果没有那些文官,他还可以带着人日夜兼程,尽早脱离险地。

至于那一千北周骑兵,他还真没放在心上,这些人能带来的最烦就是会咬住他们的尾巴不放。

要说作战,肖华飞觉得凭借那几箱东西,至少能吓得对方不敢与他们拼命。

肖华飞从来不认为凭借着他手头的二千人,能把这一千人杀光,只要能逼着对方不敢同他们拼命就可以。

如果到了剑北关附近,肖华飞敢断定,这一千骑兵不敢靠近剑北关二十里之内。

大晋就算再软弱,还不至于怕了这一千骑兵。

肖华飞暗中让人骑快马,带着李春阳的亲笔信,赶向剑北关,希望左新良可以派出兵马接应使团归国。

在信中肖华飞请李春阳点明了,目前三国间复杂的局势,希望左新良能早做准备。

虽然北周未必会冲击剑北关,但仍要防着对方趁机打劫。

肖华飞考虑是否派少量人马护着李春阳从其他的关口归国,而他带着大队人马吸引北周人的注意力。

李春阳非常果断的拒绝了肖华飞的提议,在李春阳来看,这就是开玩笑。

要是北周人最后盯住他这路人不放,这些文官能往哪跑?

肖华飞表示理解李春阳的想法,可是他眼下已没有太好的办法,如果李春阳不同意,那明天只能请李春阳管束好手下那些文官,在急行军的时候不要闹事,不能让北周人看笑话。

李春阳并不傻,他看出来这是肖华飞的一种威胁,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他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害怕,肖华飞扔下他们不管的,毕竟这在大晋军中不算什么新鲜事。

第二天一早,太阳还没有完全升起,肖华飞便命令队伍向南前进。

一股不安的情绪开始在使团中蔓延,可肖华飞命令基层军官看好手下,不许众人过多议论。

危机近在眼前,已容不下更多的异议。

肖华飞这二千人学着北周人的样子,将干面饼放到马鞍下面,通过马鞍的挤压与磨擦,面饼已变成了熟面粉。

华飞饿了就掏把面粉放到嘴里干嚼,所有人包括李春阳在内,看到肖华飞这样,也收起了不满,只能更着头皮跟着队伍赶路。

除了马匹喂料与饮水,肖华飞今天没有让队伍停下过,所有人均累得不行,特别那些文官,坐在马鞍上就像坐上了针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