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京中来人(2 / 3)

赵侍郎放下手中茶杯,慨然一叹,“老夫七岁开蒙,二十四岁中举人,三十二岁中进士,在朝为官三十余载。跟你小子说句心里话,老夫刚入朝为官时,那时的大晋军队足可荡平四夷,天下无人敢在我大晋铁骑前称雄。那是一个辉煌的时代,老夫每当回想起那时,胸中便充满着自豪。”

肖华飞静静聆听赵侍郎的回忆。

“可现今呢,国库空虚,百官贪默,不过就是这二三十年事情。很多事老夫想了很久,但没有想明白,本来好好国家为何会变成这个样子。老夫当兵部侍郎这几年,每年要分出一部分精力,用来应对大晋各地的匪患,可是刚剿灭了张大王,马上又有赵大王冒出来。虽然不是大事,但这在三十年前可是没有的。”

肖华飞道:“老大人的意思是大晋病了?”

赵侍郎不接这话,继续说道:“老夫什么也不知道,只知道过去不是这样。年轻人有些话,能不说就不要说,天下不只你一个聪明人。”

肖华飞道:“难道就装聋作哑,不闻不问吗,我们什么不管,这天下就会太平?下官没有老大人经历的多,但是却不能对有些事视而不见。就说这边关吧,如果我们的军资养肥的东蛮,大人可知这天下会变成怎样?那时天下危矣,老百姓会流血的。”

赵侍郎摇头道:“你以前难道不是百姓?你口中的百姓和朝臣们认知的百姓不同,现在你是官,既是百姓又是官,你我在陛下眼中皆是百姓...”

“老大人的意思是只要咱们活好了就成是吧,可是如果我们这些当官的,拿走百姓的最后一块铜板,这天下会变成什么样?那是要出大乱子的。”

“史书上就没有什么新鲜事,千年以降,哪朝哪代不是这么过来的,老夫年纪大了,很多事想管也管不过来,若肖大人还有雄心大可一试。”

肖华飞脸色变得不好看,这是他第一次和大晋的顶级文官讨论国事,没想对方的话让他无所适从。

他想反驳,却找不出能拿得出手的理由反对赵侍郎的说法。

他想给赵侍郎去讲一群有信仰的人和军队,却知道对方根本不会相信。

没办法,大晋历朝历代史书上写就是那样治乱循环,以赵侍郎的学识和眼界,他不相信是正常的。

知道的越多,相信的越少。

能聊的话题已经不多,肖华飞不想和赵侍郎再探讨那些不能触及的本质,只能直接问道:“本官这次一定要将东阳关里的败类一网打尽,我只想知道侍郎大人愿不愿帮忙。”

赵侍郎叹道:“不管你信不信,老夫一直不反对你治理这里的军纪。而且老夫从来没有出手阻碍过你行事,这总是眼前的实证吧。”

肖华飞终于听懂了赵侍郎的意思,但同时他内心有些心灰意冷。

赵侍郎说他不反对治理军纪,吴荣又离开东阳关,这就是说肖华飞要把案件,限定在东阳关的范围内行事。

那并不遥远的京城,不允许有一丝风吹草动。

“这是陛下的意思?”肖华飞忍不住问道。

赵侍郎深看他一眼,“你在说什么?年轻人,不要恃宠而骄!”

肖华飞,“......”

不需要再问了。

吴苟道从外面慌忙来报,“指挥使大人连同御林军副统领,率领三千精骑已到西门。”

肖华飞稍微愣了下,他猜测京城里会来人,只不过没想到来的会是冯克明与三千精骑。

赵侍郎哈哈一笑,对肖华飞说道:“替你擦屁股的人来了,走吧咱们一起去迎迎那个老家伙。”

肖华飞是在半路上遇到冯克明与他带来的那三千精骑,冯克明没有领受那些繁文缛节的欢迎仪式,而是直接让王副将他引进城中。

冯克明此时骑在马上风尘仆仆,肖华飞赶忙上前见礼,“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