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你分析得很有道理(1 / 2)

二十年前,黎天任两广总督之时,岭南是有过半开化的时候的,可惜一场天灾,再一场人祸,让好不容易愿意接受教化的百越族又缩回到自已的安全区内吃吃喝喝争争斗斗,这二十年来,两广总督换了一个又一个,没有一个能坚持一年的。

便是知州知府之类,也是来一个没一个,知道的人是因为朝堂倾轧,不知道内情的人,都以为是百越族的锅,加上这边连年大小水患不断,来岭南当官,对谁来说都是苦差,后来就渐渐没有人愿意到岭南来了,只有被贬谪的官员才不得不到这边来。

来了也只是伤春悲秋,感叹自已怀才不遇或是咒骂陷害之人不得好死,或是千方百计要回到权力中心去,至于岭南如何,百越各部族如何,普通的百姓又如何,没有人在意。

岭南,渐渐成了真正的蛮荒,百越族人,也变成了真正的南蛮。

都是读书人,李长忆不可能不知道岭南的情况,且来岭南也有三四个月了,岭南什么情况,他自然一清二楚,而且,他是安定王,但封地不在岭南,在未得朝廷同意的情况下,在不是自已封地的地方擅自建造王城,自立为王这种说法都是轻的,重话就是,他要造反。

这种情况下,李长忆仍然选择建城,心里想的什么,赵云璟就不问了。

他点头:“岭南虽水患不断,但这边气候温和,土地贫瘠的情况很容易改变,整体来说比较适合居住,适合养老。”

“所以?”

“四十年后,如若大梁已统一七国,下官定然偕同阿娇回岭南安享天年。”

“那本王就恭迎赵大人了。”

赵云璟拱了拱手,回去就将周慕娇拉来:“王爷在岭南建王城一事,你怎么看?”

“我觉得挺好。自已儿子坐镇边境,总好过交给外人。便是他有造反之心,他也首先要壮大自身,岭南一无所有,只有一帮尚未完全教化的蛮人,他就是有那个心,也要十年以后,十年,谁知道朝廷是什么样的情况?”

“你是觉得大梁不能统一七国?”

“皇上想要统一七国,那更绕不开岭南了,岭南过去便是白越人,那可是擅长使下三流手段的存在,李长忆想要称帝,这个边他就必定要守好,若是守不好,首当其冲变成他国之城的,便是他这座王城。”

赵云璟握着她手坐下来:“你分析得很有道理。”

“大梁国姓李,他才是大梁国的王爷,若是改了姓,那他连知县之子还不如。这王城建得,恰如其分,能挡住白越人挥向中原的美梦。李长忆对皇上和大梁没那么深的感情,但他已经捏在手里的东西,不会轻易让人抢走。”

周慕娇想起岭南发达的水路,想起由茶船古道运到国外的茶叶,以及从岭南通过这条水路运往西方的瓷器,她深吸了口气,“岭南气候温和,有江有河,再往外还有海,能发展水师,能在海上开辟新路,去同更远的国家做贸易,李长忆是个聪明人,如若他抓住机会,岭南会成为整个大梁最富裕的地方。”

“而想要将岭南改造成鱼米之乡,至少需要五年,岭南太多山了,很多地方连成块的田都没有,都是在石头缝隙里种的,当然有人会提议让百姓搬到平坦地方,但人家祖祖辈辈在那住着,突然让人家搬出来,不合人情,朝廷也不可能强制让人搬出来。另外,有些山也是适合当农田的,但要将它改造成合适种植的农田,也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

这个时间,五年根本不可能,至少十五年起步,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开始行动了,用时再长,也是在一点点变短。

周慕娇很喜欢岭南,她原本就是岭南人,哪怕隔着时间,站在这片土地上,她都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如果可以,她想以后就在此定居,但如今李长忆在此建城,以她和赵云璟的影响力,朝廷根本不可能会放人,即便是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