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朝中乱象,捷报抵京(2 / 4)

朝廷的军报向来要求简明精要,本相若是再写些繁琐细节,会被陛下责问事小,若是让陛下厌烦,削薄了诸位的功劳,那就是大事了。」

「更何况先前也是陛下的诏令令你我来此,为人臣子谨遵陛下之命,此乃本分,也是朝廷早就知道的事,若再写在军报上,岂不是多此一举了?」

秦桧这一顿话说得赵匡义和一干左威卫将领们哑口无言。

军报要写朝廷不知道的事,现在你把人家吩咐下来的事儿再重新复述一遍报回去,那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秦桧见他们这样,继续笑着道:「更何况陛下洞烛靡遗,自然知道本相与赵将军把差事办的不错,下面的左威卫将士们同样劳苦功高,就算本相不写,他老人家肯定也心如明镜。」

本相身为主官,连自己的名字都没往上写,你们这些人还好意思跑过来鸣冤?

赵匡义他们自然听出了秦桧的话中之意,之前秦桧的亲兵确实也参与了作战准备,要不然他也不能把桥断了的事让秦桧一同担下,所以他确实没法反驳这话。

他都说不了什么,下面的那些左威卫将领就更无话可说了,甚至还有老实人已经脸红了。

秦桧摇着头站起身:「赵将军,尽快在上面签字吧。报捷的文书必须尽快送回朝廷,不能耽搁。」

「有陛下与朝中诸位大人在,想必不会薄待了诸位这些有功之士。」

反过来说,要是亏待了你们也是陛下的事,反正我给你报上去了,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赵匡义暗暗咬牙,只觉得秦桧既滑溜又黏糊,但眼下除了签下自己的名字,他似乎也没别的选择了。

「秦相所言有理。」

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赵匡义也不再继续挣扎,提起笔便在军报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秦桧看了他一眼,脸上又露出几分笑容:「好,那就尽快向陛下与朝中诸位大人报捷吧!」

在报捷这件事上,没人愿意拖拖拉拉,下午打完的仗,战场还没打扫干净,报捷的文书就已经发往京城了。

当然,与这封文书一起发出去的,还有赵匡义写给赵匡胤的的一封信……

京城,自从任命王安石的诏书发出后,大臣们的关注点就渐渐转移到了冀州的战事上。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不知不觉间,金人竟然已经跨过了整个冀州,这次与朝廷兵马都到了冀州的最南端!

这岂不是意味着,朝廷已经有一整个州都落入了他们手中?

这是老大人们一开始的想法,但冷静下来后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局势显然还没这么夸张,金国怎么可能一口就吞下大乾的冀州?

不说别的,林立在冀州上的郡县和无数大乾百姓都不可能让他们做到。

但大臣们也不可能因此庆幸,实际上,大家几乎都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金国人的兵力就越过了大乾的一个州,让冀州几乎接近陷落。

朝廷一共才掌握着几个州?照这个架势下去,再给他们一段时间,那些金人岂不是要打到京城来?

养尊处优的老大人们一边痛斥着边军们不堪一击、兵将糜烂,一边又紧张地关注着有关冀州的一切。

这时候皇帝陛下曾经发出去的诏令自然又被翻了出来。

当时李乾发这封诏令的时候,这些文官们几乎都在忙着争取尚书仆射这个职位,那时候才没人顾得上什么边事。

现在他们着

急的时候,又有人跳出来得皇帝陛下下决定太仓促随意,根本不和臣子商量。

而且这种说法在朝中还非常有市场,得到了不少大臣的认可。

在许多人看来,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更何况皇帝陛下还是个未出皇宫的毛头小子,连兵书都不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