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启程回京(2 / 4)

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始终忠于朝廷、忠于陛下,立足岗位接续奋斗……

王安石对此也并无特殊反应,只是澹然处之。

他刚刚来到归仁县时,清化郡的郡守恰好是他的门生,门生对待老师自然是没的说,不当上司当儿子。

要不是王安石觉得太过夸张,他都要把王安石请进清化郡衙坐堂了。

后来这位门生考满调走了,新任的清化郡守是从别的地方平调过来的。

虽然是平调,但是能从别的郡调到清化这么个偏远地方来,那很明显就是变相的贬了官。

其实要说这里偏远也真不是太偏远,毕竟清化的南边就是蜀国。

蜀地出巨贾,蜀都更是非常繁华,清化虽然远离了京城政治中心,但却离着南边的经济忠心很近,生活用度上都是一等一的。

但如果说之前的清化郡还只是一个稍次一些的选择,那王安石来到这边当县令后,这里就成了所有郡守的鬼见愁了……

出来当一地知县、郡守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无拘束地成为一地土皇帝。

外官说:我爱京官有牙牌,而京官却说:我爱外官有排衙。

所谓的排衙,就是每日早上将下属官吏全都召集到衙门正堂点卯训话,颇有几分皇帝陛下上朝的威风。

那种居高临下,操纵下面人生杀予夺大权的快感是特有的,别人无法体会的。

此外还有那些出行黄土垫道、鸣鞭奏礼等规格,若在京城里有官员敢这么干,那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但在地方上,为了加强朝廷官员在草民们面前的威严,同时也是强化官员这个群体的“非凡性”,朝廷规定了地方官必须有这些礼节。

几乎可以说,地方主官在当地没有约束。

有很多人甘愿离开京城来地方就任,也是看中了这么一份逍遥。

百姓们称当地知县为老父母,称郡守为老公祖,但有的郡守不只把百姓当孙子,连他们下面的官吏都当孙子。

但王安石不一样,他是爷爷辈儿的,正常郡守对他根本不可能耍半分威风,反而还要好好供着他。

人家老大人虽然现在沦落成一个知县,但曾经也是从一品的大员,有过风光时刻,瘦死的骆驼还比马大呢!

实际上,朝廷给他的俸禄规格都不是正七品的知县,而是按照致仕宰辅来给的。

而且老大人的党羽门生虽然都不在了,但还是有大把的官场故旧,要拿捏一个区区正四品的郡守,那简直就是手拿把掐。

任谁下来当郡守,都不想摊上这么一个活祖宗。

所以如今的这个清化郡郡守要么就是上面没打点好,亦或者是得罪了什么人,要么就是本职工作干的实在太不能入眼……以至于竟然被调到了这里!

只不过自从上任起两人见过一面,郡守恭恭敬敬地拜会了老大人之后,就一直在极力避免与王安石打交道,平日里有任何公务也会恭敬地主动派人过来交接,尽量不给王安石去郡城的机会。

更何况这可是斗争失败老大人,若是牵涉过深,难免会惹得当权不喜,到时候上面只是动动手指,他这个小郡守可能就要动动乌纱了……

像是今天这样主动来到归仁县拜访,放在往常是绝对不可能的。

“大人,下官就先告辞了。”

似乎也知道王安石的性格,郡守说完也不磨叽,放下带来的四两茶叶就要告辞。

“刘大人才是老夫的上官。”

王安石沉声道:“位次怎可乱?”

刘郡守闻言直犯滴咕,心说还差这几天吗?

等朝廷的钦差到了,你就是我上官了。

眼下自然是上官说什么就是什么,刘郡守只得跟着笑道:“大人所言极是,那本官就先告辞了。”

王安石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