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孤不信人难胜天(1 / 4)

大明嫡子 肉丝米面 217 字 11个月前

孙成带着人将两支信马队伍的人拦在外面,回头看向坐在马背上,眉头皱起,面露疑惑的太孙殿下。

各自从固镇驿和王庄驿接手急递,赶到队伍前的,乃是两处驿站急递铺的铺兵。

因为乃急奏太孙行在处。各处急递铺皆是出动三人三马赶路。六名铺兵皆着驿服,腰系革带,刮在腰带上的铃铛不断地发出叮铃声,告知官道上的人们。

铺兵们也各自持枪,佩刀,带短棍一根。见被锦衣卫的人拦下,且对方身上官袍样式分明不同。

六名铺兵立即勒马停在了队伍前。

“启禀上官,河南道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并河道总督衙门行文急报太孙殿下处。望上官通报,小的好转呈于殿下。”这是从固镇驿南下的铺兵,将河南道的急报送来。

在另一边,自王庄驿北上的铺兵也赶忙开口道:“禀上官,中都留守司、凤阳知府衙门急报殿下,有急奏,望上官通报。”朝廷累年之前就开始着手整顿革新驿站,涉及天下近两千座驿站。

除了当初为安置军中伤残老卒之外,驿站革新亦是为了给朝廷开一份财源。

革新的效果是明显的。由于大明开国,很多事情都是重头开始,朝政上有继承自前元、前宋的制度,也有新的做法。

就如官道驿站,大明不同于前朝,天下诸道是没有单独的递运驿站衙门,皆是由地方上的府县一级负责。

天下近两千座驿站,又直属应天朝堂上的兵部车架司管辖。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朝廷对递运驿站的管理效率,确保了朝廷急递的速度和通常。

但却又很不好的一点。那就是这些由地方府县一级负责的水马驿、递运所、急递铺的用度耗费,并非是兵部车架司支出,而是一并由地方府县负责。

地方上自然不可能腾挪钱粮来为朝廷付了这笔账,加之国初地方上也是百废俱兴,也根本就拿不出这个钱来。

所以,地方和朝廷相互妥协。最终的结果就是,整个大明近两千座的驿站所需钱粮,皆由地方府县百姓摊派。

而这几年的驿站改制,最大的成效便是这一份原本摊派在地方百姓头上的耗费,尽数被抹除,该由兵部统筹天下驿站收益损耗。

钱粮更多的驿站,如今不光容纳了更多的伤残老卒,也获得了更多的收益。

在队伍里于随行官员们驾马而行的朱允熥,抬头眺目向往前头被孙成拦下的铺兵们。

只有六个铺兵,却人人身上都带着肉眼看得见的伤残。这些人都是这些年来为大明流血负伤的军中老卒,他们只是不能再在阵前为朝廷效力,但如今却也换了另一种形式为朝廷效力。

而朝廷,也同样给了他们一份安宁。朱允熥不由想到,当初驿站改制初见成效时,小胖便与自己笑谈。

如今别看五军都督府的兵马账目都是清晰明了的。但只要朝廷需要,这些被安置在那近两千座驿站里的老卒,便能立马提刀着甲,为了朝廷上阵杀敌。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时的朱允熥便只是默默的一笑,权当是默认了小胖的这个说法。

毕竟。需知地方上一县之内,衙门里的三班差役,或许也就只有那么数十人。

但一县之内的驿站,却可能有好几处。这些驿站里的铺兵加起来,便是一股远超官府衙门的武装力量。

想到当初和小胖的笑谈,朱允熥此刻不由眯起双眼。或许等这一遭北巡结束后回京,该在内阁议一议那些伤残将士,转任地方官府三班差役捕快的事情了。

被锦衣卫和羽林卫官兵护卫在队伍里的朱允熥,正在想着新的革新之事。

而在队伍前面的孙成,则是在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坐在马背上,双手握着马鞭压在马背上,望向眼前的六名铺兵:“将奏报夹板、凭证、回本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