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拾回传统,浮一大白(1)(1 / 2)

粤食记 三生三笑 215 字 2022-08-22

“谢谢霭姨!”

“谢谢霭姨,这怎么好意思啊……”

姐妹俩异口同声的,霭姨说:“来,尝一下味道。正所谓‘无鸡不成宴’,粤人席间吃鸡,讲究有头有尾,齐齐整整。我们这儿既不是正式大宴,取了巧。上菜的时候齐整,捞起之后求惹味。”

七色捞鸡,皮爽肉滑。所有的皮肉已用精妙刀法切片出来,再原状摆盘。

至捞起之时,方才拆乱。

小母鸡肉嫩,表皮下带了一点点鸡油也彻底融入了配菜中,一口下去滋味错综复杂,比外面常见的白切鸡、水晶鸡、太爷鸡起来,另有一股风味,让人吃了还想吃。

林小麦忍不住一口气夹了两三箸方才停了筷子,扭脸对同样吃个不停的林佳茵说:“佳茵,你有没有想起来……这种做法,其实和十几年前城里风靡一时的葱油手撕鸡其实一脉相承?“

林佳茵赞同道:“对对,我也想说了。那时候的手撕鸡,也是以盐水调料涂抹之后煮熟,食客买的时候就斩下来,或者半只,或者一块——也就是四分之一只。然后师傅把鸡肉撕扯下来,混入香油、芝麻、花生碎、姜葱、香菜,用不锈钢大碗盖上盖子,用力摇匀——就成了!”

程子华不争气的口水都快要从嘴角落下来了,“听着就很不错啊!”

得意地扬起小嘴嘴角,林佳茵眼睛亮晶晶地,笑着说:“那种手撕鸡就连骨头也咸咸的,很有味道。是下酒好菜。特别好吃。这种最古早味道的手撕鸡做法繁琐,卖的店不多,后面有东施效颦的,索性撕了一堆提前腌好了,随买随称,因为腌制时间过长,要不味道太咸,要不肉质发霉,就落了下乘。”

林小麦说:“同时因为味道好而固定好了一批忠实拥趸,所以城里做开了手撕鸡的那些烧腊,一直坚持十几年经营,到现在直接成了经典品种了。说起要买手撕鸡,一准认准了‘洲心’‘佳名扬’‘诸记’这几个烧腊店,准没错。”

听见她提到的那几个名字,郭霭眉开眼笑起来,说:“咦,原来你也喜欢‘诸记’啊?我也很喜欢诸记的烧腊,它们家还是整个洋城第一个做卤水乳鸽的烧腊店。我年轻的时候,经常去光顾他们家。”

“那时候还是在跃龙路的老店,每天早上11点,店还没有开门,门口就排了老长的队伍……这里面八成的人都是冲着第一煲刚出炉的乳鸽来的。卖10块钱一只,在当时算是很贵的了,也没能阻止大家的购买欲。不到十分钟就一扫而光。那就得等下午了……它一天就做两煲乳鸽。我常常因为去慢了,抢不到,只好退而求次,买手撕鸡或者烧排骨。”

霭姨眼底闪着怀念的光,越说,越动情:“后来搬家换了个城市生活,北上进了清美院……那儿有烤鸭,却没有乳鸽,吃在嘴里总没有那样好滋味,吃多了还上火。退休了落叶归根回来,又年纪大,不大能够啃得动骨头,也就懒怠走去买了,也不知道它们家的卤水乳鸽和手撕鸡,还是不是跟当年一样好味。”

林佳茵说:“现在诸记开了好几个分店,还在卖卤水乳鸽。味道是比外面的食肆好一点,听说是有工场统一生产了,是个老字号。我是觉得很好吃的,但还是不是跟从前一样原汁原味……那就不清楚了。”

郭霭说:“这一层倒是可以理解。人总是难忘记忆中的味道,你们和我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没有那种渴盼的心情,尝到嘴里的味道自然也不一样。就像你们自己也肯定会有记忆里难忘的味道,可能在我眼里又是平平无奇了,道理是一样的。”

林小麦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食物……”

在旁边专心尝味的麦希明,停了筷子,呷了一口茶,说:“但是真正好吃的有诚意的食物,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就算有的时候某种食物在市面上消失了,如果有可能的话,作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