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一路南撤+回家(二合一)(2 / 4)

的是他,最后领兵逼死项羽的还是他。

看看,这就是皇帝身边的人!

只要能靠近皇帝,那机会有的是,别看潘美如今只是个供奉官,说不定哪天就飞黄腾达了。

所以一路上史从云是巧舌如簧,和他从相谈甚欢,说到相见恨晚。

一直到泽州等待几日,王仲带着之前留在各村镇养伤的弟兄回来,一下把第一军第一营补充到四百零九人,比出征时候还多了,不过整体减员很多。

龙捷军右厢减员两千一百零六人,这是在潞州点兵之后的结果。

这些减员并非完全战死,有些是和大部队走散,找不到了,有些则是伤残,留在各地由地方政府出钱,百姓就地赡养。

到从潞州往南,将士们终于摆脱了笼罩在头上的辽国阴影,队伍行进丛容很多,都欢快起来,战终于打完,活下来的都是都如劫后余生。

官家在潞州又做了一番部署,关于各军驻地的。

不先给他们安排好落脚点,乱哄哄往南撤,说不定又是一出北汉国的悲剧。

在北汉虽丢了民心,抢掠至少是在敌国,如果回到国境内也接着抢,那实在太不成体统,虽然五代十国中这样的操作也很常见就是了。

官家郭荣显然是在战争中学习的,经历太原之战后,他很快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在潞州就把各军驻地,撤退路线安排好,到时清楚明了,谁敢再犯,直接杀了就是!

史彦超不出所料不能回郑州,需率兵跟随乘舆回京,之后就是论功行赏,于情于理都不能离开。

而且在潞州的当天晚上,有绯袍官员来传话,官家召见了老爹。

虽然不知道他们具体谈了什么,但老爹回来后一开口史从云就知道应该是谈关于老爹的安排。

史彦超让他不要跟着大队,而是带少数人回家,去把家里人从郑州接到京城汴梁。

光这一点,史从云听出许多信息。

首先官家想让史彦超继续跟在他身边领兵,不再外镇,所以才会让他们去京城。

其次,官家直接召见史彦超去说,还要留在京城,显然是将老爹当成心腹嫡系了。

对比刘邦和灌婴就知道,越是皇帝心腹,就越会放在身边,哪怕官位低也比外面的人受信任。

最后,官家似乎并不准备放弃对外用兵。

看皇帝准不准备对外用兵,看其放置心腹猛将的位置就能看出大概。

猛将外镇京城周围,那大概是短期内不准备用兵,但如今官家不让史彦超外镇,而是留在京城,十有八九是随时准备发动战争的。

史彦超等人在京城,这样朝廷才有人领兵,才能随时发兵。

可以说郭荣一上位,就展现出其野心志向。

史从云还能说什么,这种层面的决策他只能干看着,心里猜一猜,至于官家到底想啥,相公们到底想啥,鬼知道......

他只能听从老爹的吩咐,将几大车财物提前分给将士们,随后带着王仲、邵季和二十骑脱离大队往南,抢在大军前面南下。

走泽州翻山到怀州,随后从怀州南面渡河去往郑州。

他只带了皇帝赏赐的玉带、锦袍,还有一些金银物品。

这年头货币混乱,百姓大多都用以物易物,而通用的交易物品就是布匹,很多地方钱不一定花得出去,但用绢帛布匹就没问题。

不过他身上一包袱的东西就是一笔横财,不说皇帝给的锦袍玉带,就说其它东西大概也值个十缗。

而且回到大梁之后,官家肯定还有后续赏赐,想想就爽!

等到史彦超升官,他大概也能混个不大不小的官职,家里就是两个人拿俸禄了,日子会更好过。

........

连日赶路,到六月下旬,史从云在怀州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