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扳平(2 / 4)

样点,其他地方到处都是烟瘴,我估计刘都督半道就会死。朝廷这招好不阴损,还不如赐死算了,至少不用吃路上这番跋涉之苦!」

在当时的唐人看来,长安洛阳是天上人所居之地,然后就是关中三辅、洛阳周边;再差一点就是河南、河北、并州、江淮、成都平原一带;去江南江西湖北就有些贬黜的意思了;福建广东那就是明明白白告诉你政治上希望不大,专心捞钱准备养老吧;被踢到湖南、广西、云南、贵州这些鬼地方朝廷里多半有人盼着你早点死,但手上又没有什么合适的把柄,只能期望水土不服、传染病和当地的蛮夷豪强代劳了。要是再损一点的,干脆三个月让你换一个地方,确保你永远在路上,颠沛流离,早死早好。刘仁愿年事已高、一辈子又都在北方,一下子被踢到姚州那种鬼地方,能够不死在半路上都是祖宗保佑了。

「三郎!」崔弘度道:「我知道刘都督于你有大恩,不过贺拔说的没错,以刘公的年纪,现在恐怕已经不在人世了!你要做什么都为时已晚!」

「是呀!」贺拔雍道:「这消息从长安到这里少说也要半年,刘都督的身体哪里能在烟瘴之地折腾半年呀!」

「三郎召集我们来莫不是要为刘都督报仇?」元骜烈问道。

「报仇?」崔弘度笑道:「让刘都督去姚州的可是朝廷,你找谁报仇?天子还是皇后?」

「刘都督于国家有大功,朝廷不予重赏反而加罪于他,定然是有女干臣在天子面前进谗言!」元骜烈道。

「女干臣在天子身旁,我等却在万里之外,谁近谁远,谁亲谁疏,显而易见!」崔弘度道:「三郎手握精兵,又居远国,还是以谨慎为上!」

「我今晚召你们几位来,并无为刘都督报仇之意!」王文佐道:「只是刘公与我有大恩,大丈夫有恩不报,何以立足于世间?」

听到王文佐否认要为刘仁愿报仇,崔弘度明显松了口气,问道:「三郎打算如何报恩呢?」

「刘公虽然被流放姚州,但他还有家人!」王文佐道:「以我所见,刘公若是死在半路或者姚州,他的家人也不会在姚州待多久了,我打算予千金给他后人,以报大恩!」

「这个——」崔弘度犹豫了一下:「依照大唐法度,除非遭遇大赦,刘都督家人只怕一时间是回不来的!」

「那就托金兄或者太子开口,在天子面前说说吧!」王文佐道,他很清楚刘仁愿是因为谶语而被流放的,所以只要他本人死了,他家人被赦免就是时间的问题。所以王文佐很笃定只要有人能在天子面前提上一句,天子就会顺水推舟应允,说不定还会将刘仁愿的功劳、散官、爵位都折算给其后人,以表现自己的「仁厚」。但问题就在于这个时间有多长,如果拖个三年五载的,指不定刘仁愿的家人在流放地又死几个人,那就太惨了。

「三郎的意思是让我们当中出一人回长安?」崔弘度问道。

「嗯!」王文佐点了点头:「中大兄与我们的决战应该就在十日之内,不然飞鸟京就要闹饥荒了,他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等打完这一仗,我要挑个值得信任的人去长安,把这件事情处置好!」

面对王文佐,崔弘度、贺拔雍、元骜烈三人都没有说话,从内心深处三人都不愿意去长安。原因很简单,当时渡海远航都是把脑袋系在腰带上,既然三人冒了诺大风险来到倭国,于公说要建功立业,留名青史;与私说为了升官发财。如果依照王文佐说的,打赢了中大兄之后就去长安,这等于冒了双倍风险(来一趟、去一趟),却错过了分享最大份蛋糕的时候,换了任何人都不愿意接受。

三人的反应王文佐看在眼里,他正想说些什么,突然房门

被粗暴的推开了,曹文宗冲了进来:「不好了,不好了!」

「什么事情?」王文佐站起身来:「贼人杀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