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八十七章 天珠(1 / 2)

满级考古大师 顾屈 197 字 2022-10-17

一枚玉塞,引发了大家的诸多打趣。

不过说来说去,这也不是啥多离奇或者惊讶的事情。

玉九窍嘛,刘贺作为当过帝王的人,塞九窍很正常。

最多,就是拿一个战国时的把玩件,当做屁股玉塞的这个行为,有些“放荡不羁”罢了。

但是人家墓主人自己都愿意这么做,那陈翰他们这些局外人,自然是也没啥议论和说笑的理由了。

三维扫描,画图,详细记录随葬在刘贺内棺里文物的位置关系。

不大的实验室内,十几位考古人员井然有序的忙碌着。

负责三维扫描的,在电脑后头不断的建模,试图用计算机复原刘贺内棺的情况。

画图的,根据出土物的样子,现场进行临摹绘画,时不时的还画一下目前内棺里的文物位置图。

负责清理内棺的考古人员,则一个个趴在搭在内棺上的浮动平台,伸着两根胳膊,拿着竹签仔细清理内棺的文物。

“太漂亮了。”

“这是一个小带钩。”

“刘贺腰间挂了很多带钩啊。”

“这是一把玉刀吧?”

“精美,真的精美!和田白玉做的玉刀,还是第一次见!”

刘贺的腰间,是随葬文物最密集的区域。

西汉人,或者说大部分汉人王朝,对身上的穿戴,都有严格规定。

其中,腰部是最重要的位置。

不管是玉佩,还是挂坠,又或者刀剑、香囊,只要是需要佩戴出门的东西,那都会放在腰间。

而怎么放在腰间?

就是要靠着玉带钩了。

所谓的玉带钩,就是一个两头都是钩子,并且钩子相反的玉器。

上头的钩子,勾在腰间的腰带上。

下头的钩子,则用来悬挂需要佩戴的东西。

按照西汉的风格,左边的玉带钩应该挂剑,右边则是挂刀。

剑,是防身的剑,挂在左边,是方便御敌的时候可以用右手迅速拔除剑来对敌。

而刀,倒不是杀人的武器,而是笔刀。

西汉主流的文字载体还是竹简和木牍。

而竹简和木牍刻字都是用刻刀的,也就是笔刀。

所谓的“刀笔吏”,值得就是官衙里专门负责捉刀抄写刻录公文的小吏。

汉代人,但凡是有文化的,肯定都要在右边挂一把笔刀。

贵族用玉带钩,挂玉刀,装饰意义大于实用意义。

穷人不用带钩,直接将青铜笔刀插在腰带上,更具实用意义。

而刘贺,作为一个拥有一整个库房藏书的文化人,显然是需要佩戴笔刀的。

不过他的笔刀,是用上好的和田白玉制作的玉刀。

看起来,确实非常好看和精美,出土的时候引发了考古人员的阵阵惊呼。

但是要说多实用嘛,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再坚固的玉,也就是个石头而已。

石头做的刀,能有多锋利?

可能拿来削东西,也还算凑合。

毕竟石器时代的时候,大量原始的玉,就被古人拿来打磨之后当做工具了。

但是要说多好用,那肯定是不如铁器的,就连青铜刀都不如。

真要拿这玉刀来在竹简上刻字。

玉刀刻一个字的时间,都够青铜刀刻个字了。

不然玉做的工具,也不会在商周时期就被青铜工具所替代了。

刘贺的这枚玉刀,更多只是装饰用途而已。

这就和皇帝的礼剑一样。

难不成还真指望皇帝拿着镶满了宝石和玉金的礼剑,上战场砍人吗?

“咦,这小带钩旁边还有个大带钩!”

孔建文一边清理刘贺的腰间,一边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