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听天由命(1 / 7)

“老程,这罗氏鬼国使者是怎么回事?”

搞定了西夏使者的事情,赵扩才想起还有从南边来的石长老,以及正在偏殿玩耍的小思默。

“这个......老臣也说不好,这位石长老的意思,永南王已经五岁了,到了进学的年龄,就想着送到临安来。”

“无论学文、学武,比起他们罗氏鬼国,都要更便利一些,事先也没打招呼,就直接带着永南王过来了。”

西夏和罗氏鬼国的事情,看似都跟郭默有关系,前者赵扩可以替郭默做主,毕竟这个年代的婚姻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尤其涉及到两国之间的联姻,做臣子的就只有唯命是从的份儿。

可是,永南王来临安就学一事,可大可小。

这孩子要真是普普通通一个小国的王爷,与大宋亲善被赐了“赵”姓也就罢了,关键他是郭默的亲生儿子。

这就有些麻烦了。

“这样吧,这孩子就先在我这里养着,我会派人给小七去封信,问问他的意思。至于西夏和亲的事情,直接走礼部的程序吧。”

这是在公私分明地处理吗?

程珌的头有些大,可他也不敢提前跟郭默通个气,自己是燕王府的司马,同样也是礼部尚书啊。

依着他对咱们那位燕王殿下的了解,这两件事情,恐怕都同样的棘手。

众臣都退走了,老赵扩看着一旁的小思默,心中若有所思。

“老货,你去叫上那位石长老,咱们一起带着孩子,去趟桃花岛。”

.....

西夏,银州城。

郭默已经在这里停留了一个多月,陆冠英的伤势已经完全康复,这几日已经能够开始正常的习练武艺。

郭默的几个徒弟都没有带在身边,每日里要指导的人,却也不在少数。

陆冠英、封戈,再加上全真教的李志常和崔志方。

“太古子”郝大通在中兴府突破一流境界之后,自告奋勇地加入了“听风”的队伍。

这样一来,西夏的“听风”组织,就有三位一流境界的高手坐镇。

陆乘风守在银州,郝大通去了“龙门客栈”,而“铜尸”陈玄风不喜欢在一个地方待在。

索性在整个西夏的东部和北部游走,时常保持着联系,也能对各地的“听风”据点,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一个多月的时间,陆乘风就重新在西夏建立了六处据点,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时刻关注着完颜康和蒙古人的动静。

虽然窝阔台折戟河北,在西夏境内的贴木哥却长驱直入,避开盘踞在西夏东南角的完颜康,直接从西夏的北部,不断向西拓展。

半年的时间,生生地打到西夏跟西辽的交界处,迫使西夏军进一步向南龟缩。

贴木哥兵马不多,受拖雷在高丽之事的启发,今年开春之后也将自己在蒙古管辖的两个部落,将近五万人直接迁进了西夏。

十来岁的孩子,健壮的妇人,或者头发花白的老者,他们虽然不能上阵杀敌、攻城拨寨,但是拿起刀枪守卫一个既得的城池,还是勉强可以做到的。

因此,贴木哥基本上没有了后顾之忧,又采用以战养战的方式,也无需考虑粮草的问题,反而加快了进攻的速度。

八月中,西夏的气候依然干热的很,贴木哥向东回军,直接拿下了西夏最西边的重镇沙洲,对不远处的瓜洲也虎视眈眈。

这个时候,身在中兴府的太上皇李遵顼,已经准备停当,坐上了东去的马车。

西夏的太上皇,要到大宋的临安去养老,对西夏国来讲,终归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知道的人也限定在很小的范围。

李遵顼一行也没摆什么排场,就慕容秋荻陪着,还带了四名宫女当丫鬟,另外就是马车的后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