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机会(1 / 4)

缺人。

朝堂上因为处理掉李儒、常阳侯一党,各个职位都有空缺,有些职位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地方上各郡县的官员也是刚刚好,柳山青曾看中郡守,想提拔他们入朝为官,奈何找不到合适的替代人选。

施然创办的学校里出来的人,是有不少在地方上任职, 担任县一级官员,或主吏掾、令史等职位,其中一些人能力不错,将县治理的很好,但这些人任职的年份、功劳不足以进一步的升迁。

在官员升迁方面,有随一朝,尤其是柳山青治下有着严格的标准,不管你是谁, 跟谁有关系, 只要没有足够的任职年份、功劳就别想升迁。

施然学校出来的人,就算是施然的门生,想要走马上任,都必须经过严厉的考核,考核通过后,只能去县里担任官吏。

个别能力出众的,能直接担任副县令(施然弄出来的官职),能力一般的只能从主吏掾、令史等小吏做起。

像张平、左戍和乐复等人能直接担任九卿之职,可不是看在他们与施然关系好的份上,而是他们有从龙之功,又跟随施然灭了南越,有灭国之功。

没有这些功劳,张平、左戍和乐复等人如何能够位列九卿、拜将封侯?

正因为柳山青在用人方面,没有任人唯亲,严格按照她和施然完善的用人标准,如李儒、常阳侯等一直反对柳山青当皇帝的人,在这方面挑不出柳山青的刺。

甚至李儒、常阳侯有时都忍不住抱怨柳山青用人太过吝啬。

另外, 由于施然创办的学校学生不多,这两年的毕业生都已安排去各地方任职,暂时已无新的人员补充,再加上单靠施然创办的学校,来为大随选拔官员远远不够。

所以,为了弥补人员的空缺,施然之前和柳山青商量过,要举办科举,面向全天下招揽人才。

这些日子,施然、柳山青已粗略制定出第一次科举的框架。

现在是时候,拿给朝臣们看,让他们制定细则。同时,施然、柳山青本着不浪费的原则,又让玉儿将科举框架,交给李儒,让其出一些意见。

李儒固然十分反对柳山青当皇帝,但对大随无比的忠诚,就算是被柳山青幽禁在家,面对柳山青交给他的政务, 李儒都会一丝不苟的完成, 从来不会打折扣,或者敷衍了事。

有的时候,还因为对一件事的决断,和柳山青有不同意见,和柳山青在奏章力争论了起来,把柳山青气得不行。

可后来冷静下来,再经过施然的分析,柳山青不得不承认李儒的决策比她的更合适一点。

这种时候,施然会觉得李儒有点可惜,白白浪费了一个能做事的人才。

至于李儒反对柳山青当皇帝这点,施然完全不在意。

因为李儒只能在心里反对,没能力推翻柳山青。

当然,可惜归可惜,柳山青是为施然才处置李儒的,施然现在不可能劝柳山青收回成命,一旦收回命令,那就是让柳山青打自己的脸,损害柳山青的威严。

柳山青其实也有点后悔,觉得自己当时太冲动了,应该听施然的,只处理掉常阳侯就行。

柳山青还想过要重新启用李儒,不过也就是想想。毕竟一旦重新启用李儒,就意味着柳山青错了。柳山青不介意向施然认错,很介意向大臣承认自己的错误。

施然曾经有一句话说的好,皇帝是永远都没有错的。

就算有错,也是大臣的错,没有劝诫好皇帝。

李儒看到施然、柳山青制定的科举框架时,瞬间便明白过来,秦王、陛下这是要向官员选拔权下手了。

以后像他们这样的三公九卿,王公贵族的后代再想为官,就必须得拿出真本事跟黔首的孩子竞争了。

李儒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