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要做的事情太多(1 / 4)

夜,八点。

因考虑到两界时间问题,柳山青早早就洗漱完,躺在床上,惬意的享受着施然的按摩。

施然脸上一本正经的跟柳山青聊着政事,按摩的双手却是时不时的故意用手指在柳山青纤细的小腿、脚踝或白嫩的玉足上滑过。

柳山青下意识地缩了缩脚,神情上没有变化,显然早就习惯了施然的不老实。

施然要是老老实实的,柳山青反倒会不习惯。

再者,狗东西这点程度的不老实,对柳山青来说已经都不算什么。

“成亲之后再过五日,是一年一度的大朝会,然后是春祭大典,意在鼓励百姓耕种。”

柳山青说:“朕想将婚礼推迟在春祭之后,你看如何?”

“推迟多久?”

“七日。”

“行,”施然问,“开大朝会主要是确定今天大随的发展方向吧,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柳山青显然早就考虑清楚,说:“推行杂交水稻、红薯、土豆等农种,朕打算在春祭上推行。修建驰道,置办学堂,实行科举。在河西设郡驻军,通连西域。”

“秦王,可有补充?”

“驰道、学堂和推行科举先缓缓,我认为我们应该先将河西消化,然后通连西域,为大随增添新的经济来源。”

施然说:“待岁入增长,府库的钱多了,再考虑修建驰道,置办学堂这些事。”

大随不比现代,以大随的国力和建造条件,单是修建驰道就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要消耗不少国力、时间。

如果还要在各郡地修建学堂和在河西设郡……

修建学堂还好说,在河西设郡可不是上嘴唇碰下嘴唇就能办到的事,单是修建一座座城池就是一件消耗很大的事情。

君不见,新城修建了快两年,还只是有一个城池外壳,里面的房屋、街道大多都没修建好。

“驰道可以缓,科举一事缓不得,河西设郡之后需要大量官员干吏,我们现在缺的就是干吏。”

尤其是在处理掉右丞相、常阳侯一批人后,人员一直没得到补充,缺人的情况更显严重。

“我们可以先小范围的对现有的官吏进行考核,提拔一些各地能干的吏。或者扩大一些范围,让民间一些有学之士,也可参加考核。”

“如何考核?”

“在原有的考核制度上,增添一些试题。”

大随和秦汉一样,官员的来源虽主要是官员的后代和举荐,但在采用前,都会进行一番考核。

考核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大随的律法和一些律法在实际中如何运用等问题。

总得来说,大随的考核制度,比宋明清时期的科举更贴合实际,和现代的考试有些类似,不用写八股之类的文章。

不过由于参与人员不是官员的后代就是由官员举荐的人,以至于考核基本上就是走个过场。

当然,那些人基本的能力是有,但也就那样。

这样就导致大随官员良莠不齐,大部分不堪大用,尤其是在独尊儒术之后,口舌之辈大多。

柳山青对此情况早就不满,早就想要改变这一现状。

施然也是想到这种情况,现在才会向柳山青提出要扩大选拔范围。

柳山青对于施然所提没有异议,心里决定明日就让人着手准备考核之试。

说起来考核官员,本是右丞相之责,在罢黜右丞相后,右丞相负责的事情大半落在了柳山青和施然身上。

施然和柳山青不是没想过重新选一位右丞相,但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

柳山青为此一直在留意朝堂,或各郡地的郡守等臣子。

施然则是起了更改大随官制的念头,想要完善官员提拔制度。

施然曾和柳山青提过一嘴,柳山青觉得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