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吃树皮的经验(1 / 4)

“高队长,我早听赵武说起过你,抗击日寇是条汉子。”

陈浩走进来面带笑意的寒暄道,见到桌上的菜一点儿没动:“怎么饭菜不合胃口吗?”

站起来的高队长一脸愁苦的样子:“我的弟兄们还在雪地里饿肚子,我何德何能在这大吃大喝呢?”

“与袍泽们同甘共苦,高队长你是个好大哥。”

陈浩竖起大拇指很是敬佩,比大灾之年吃鲤鱼焙面的那可强多了。

同甘共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要是稀松平常都能做到,就不会成为人们都敬佩的美德。

对于高队长的到来,陈浩是有些意外。

要说起来这个人,是颇有些名声的。

高队长本来是东北军的一个连长,当年三十万东北军被少帅一个不抵抗,拉回到了关内。

其中有那么些人, 不想眼睁睁的看着家乡被侵略,被日本人占了去。

他们便自行脱离队伍, 占个山头筑個老巢,留下来抗击日寇。

有点像梁山好汉的意思,打着替天行道,抗击日寇的大旗。一方面不忘本心跟日本人作对,另一方面抢大户也搞绑票。

毕竟是人就得吃喝拉撒,没有后勤保障,总得自己想办法解决。

那些人基本上已经半胡子化,毕竟胡子干的也是那些勾当,有部分人一样有家国情怀,找日本人的麻烦,

高队长脱离队伍后则不同,他加入了兔子党。

所率领的队伍保护普通老百姓,也不去抢大户。吃喝一部分是靠老百姓主动接济,另一部分是从日本人手里抢。

他们像八路军后来的游击队,比那些武装要纯粹的多。

当然日子也更难过些。

老百姓被日本人剥削的很穷,接济不了多少。

从日本人手里抢要是有那么容易的话, 也就不至于三天饿六顿——天天只吃一顿饭。

高队长率领的游击队跟日本人打了四五年,一直没有能壮大起来, 就是二三百人一个营的规模。

能够坚持到现在,确实不容易。

他本人的领导能力,起了很大的作用。

高队长在赵武口中得知,面前这位颇有能量的陈浩先生,是积极抗日的,对关内的抗日部队了很大的帮助。

他心里有了些底气,知道空手而归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要让对方真金白银的从口袋里掏东西,支援他们队伍抗日,总得给人一个理由啊!

“陈先生是东北人,听你说话有东北口音。”

“嗯哪。”

得到陈浩肯定的答复,高队长叹了口气:“唉,作为曾经东北军的一员,我们三十万大军连个屁都没放,直接灰溜溜的撤了。

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民族,最对不起的是东北的父老乡亲,无论何时说起来都觉得惭愧万分。“

陈浩点了点头,谁说不是呢!

东北少帅拥兵三十万, 装备精良, 地利, 人和, 后勤保障无虞。

但竟然不战而丢弃了白山黑水大片山河。

他对得起谁?

紧接着是汤二虎拥兵十万,又不战丢了热河。

东四省全部让日本人抓到了手里。

总不能给这种人吹成英雄吧?

但凡是跟日本人死磕一场,让日军付出血的代价。哪怕最后不敌溃败,也可以说自己付出过努力过。

不战而逃的那就是逃兵。

军队里逃兵是什么下场?那是要枪毙的。

那种人不过是辞职卸任,实在是太便宜了他们。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说的就是这世道上的不公平。

反正提及东北军不战而逃的事迹,陈浩的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