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多智而近妖(1 / 5)

此言一出,殷开山和刘文静彻底没话说了。

刚开始的时候,殷开山还以为齐王这番话只是一种托词,或者说是缓兵之计。

他想出战,但齐王显然胆小怕事,只知道听秦王的话,所以才坚决不出战。

至于所谓的“时机未到”啊,“平灭薛举之功已是囊中之物”啊,都只不过是故弄玄虚,或者说是一种托词。

所以殷开山才不甘心地一直追问,所谓的时机到底是指什么。

到底有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

如果是托词的话,那么齐王必然不可能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

只会说“时机未到、耐心等待”之类的话。

如果齐王真的那么做了,殷开山倒也做不了什么,毕竟此时兵权在齐王手中,他不服,也只能憋着。

可没想到,齐王竟然还真的给出了一个准确的理由,和一个准确的时间!

夜观天象,发现薛举的寿命只剩月余?

而且,已经定好了三十五天之后进攻,还有零有整的?

这就离了大谱了!

要知道,军中无戏言,齐王作为军中主帅,虽然是第一次执掌大军,但之前毕竟从晋阳起兵就开始出谋划策,也跟着秦王打了不少硬仗,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他应该很清楚这种事情可不能乱说的。

万一到时候没有应验,对他的威望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等秦王回来,他可就得彻底靠边站了。

即便是有秦王的力保,将士们已经不服他了,觉得他是个满嘴跑火车的江湖骗子,那还怎么搞?

哪怕你是齐王也不能胡说八道啊。

那么,万一要是应验了呢?

那确实无敌了,直接就是神仙在世,但问题是,这么准确的预言也能应验?

薛举的寿命只剩月余?

之前薛举曾经率军前来挑战,生龙活虎、活蹦乱跳的。

正值壮年的他,在没有外力干涉的情况下,要暴死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得了急病不治。

但是得急病不治这种事情,在古人眼中基本上也跟天谴没什么区别了。

更何况是在两军对垒的关键时期。

这个论断实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齐王已经给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时间节点,那么殷开山和刘文静也只能耐心等待了。

……

梁军任由薛举率军不断挑战,始终坚守不出。

不过这段时间内李鸿运也没闲着,他不断派出殷开山等将领带着骑兵去袭扰薛举的粮道。

只不过并未取得太好的效果。

因为此时薛举一方的骑兵数量要优于梁军,而且殷开山的能力显然不如秦王以及后来秦王手下的那群将领,所以并未有太多建树。

但没关系,李鸿运此举就只是为了做个姿态,决胜的关键本来也不在这里。

他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心理战上。

先是派手下人搜集了许多的丝帛,而后在这些丝帛上全都写上了一行简单的字:辛己日,薛举亡!军心已离散,梁胡郎请降!

这个勉强算得上是谶言的顺口熘其实没什么文采,但谶言嘛,本来也不需要什么文采,重要的是简单明了、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辛己日,就是八月初九。

古代是用天干地支纪年法,纪年时是六十年一甲子,而纪日也是六十天一循环。

所以,辛己日不需要考虑是哪一个月的辛己日,近两个月就只有这么一个辛己日,就是八月初九。

当然了,也可能被误解为下一个周期的辛己日。

但没关系,因为薛举的死期已经确定了,就是下一个辛己日。所以即便薛举那边的将领们误解了,当这一切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