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 封赏(2 / 3)

口水的事情而已。

看着底下这些臣子,此时的崇祯皇帝,心中却是像明镜一样,不但分辨出了哪些是马屁,也同样知道,孙传庭所指的是什么。

对于这些,崇祯皇帝立刻就想起了一个人,那就是另外一个世界的刘伟超。要说最居功至伟的人,绝对是他,没有第二人!

真得很可惜,自己没法封他,要不然,荣华富贵绝对少不了他!

崇祯皇帝心中这么想着,回过神来之后,便重申了他的意志,封孙传庭为蓟州伯的旨意不变。

孙传庭见此,万分感激,领旨谢恩!

随后,轮到周遇吉、孙应元和黄得功上前听封。

他们的爵位没有变,俸禄给予伯爵最高的一千石,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崇祯皇帝赐下了铁券。

大明封爵,一般分为三种。

一种是爵位终身制,其实就是最差的爵位,也就是封给本人,后世子孙没法享受的,这种没有铁券。

另外两种是有铁券的,一半给功臣,另外一半藏于内府。在这铁券中,有爵位世代降级和不降,也就是世袭罔替这两种。

赐下了铁券,就说明这个爵位是能惠及子孙的。

周遇吉、孙应元和黄得功得到御赐铁券,不由得欣喜万分,连忙领旨谢恩!

这一次,金銮殿上的文官们反而没什么动静。毕竟人家是武将,蓟州之战的关键战事就是他们打的,城外那几万首级和几万的俘虏就摆在那里,赫赫军功,没什么好说的。

等到他们三人退下之后,则是阎应元上前听封。

这一次,又让所有人出乎意料了。

原本阎应元是京营参将,因为活捉了建虏主帅爱新觉罗阿巴泰,封为武将最高的总兵一职,是可以预见的。

结果没想到,崇祯皇帝不但封了阎应元为总兵,并且还给他封爵,是为江阴伯,当然,没有铁券。

这阎应元年初还只是一个江阴典史而已,到了年终,就是大明伯爵了,这飞速升迁,简直是绝无仅有了!

没错,他是活捉了建虏主帅,立下大功,但是,这一个伯爵赏出去,你也是有点夸张了吧?

并且,让金銮殿内的人有点迷惑的是,为什么阎应元的封号是江阴伯,而不是其他呢?就因为他在那边当了典史?

说真的,在场这些人都是想不通。甚至包括阎应元自己,也是不知道情况。

或者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绝对没有人知道,崇祯皇帝为什么要给阎应元的封号是江阴伯。

因为崇祯皇帝之所以取这个爵位名号,其实还是另外一个位面上的江阴八十一日!

对于崇祯皇帝的封爵,没说的,阎应元自然感激涕零,领旨谢恩!

就这么的,大明武将就又多了一个伯爵了!

等到阎应元退下,袁时中上前听封。

让很多人意外的是,大明伯爵什么时候成了廉价货,不要钱的么?崇祯皇帝竟然又封出了一个爵位,封袁时中为滑县伯。

虽然封爵的理由中,说袁时中领骑兵,杀虏无数,立功甚大。但是,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就那样的场景下,换了其他人领骑兵,一样能建立那样的功勋。

但是,内阁辅臣和六部尚书等当初参与议功的大明高级官员,却是心中清楚。之所以给袁时中封爵,这是千金马骨,给接下来招安流贼以为榜样的!

之前的时候,一样有流贼招安,并且一直为朝廷效力。比如已经战死的刘国能,还有高杰在陕西,马兰峪关的总兵白广恩,都是招安而来的。

如果说千金马骨的话,其实这两人也可以,毕竟招安之后都没有再反叛的。

但是,崇祯皇帝的意思,高杰所领朝廷官军,军纪不行,之前更有不听号令,临阵脱逃的事情发生,不处置了他都是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