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九章 军队正规化,第一版军事班底(2 / 3)

看了看,低声道:“这乡勇团名不正言不顺,等到打完了仗,还不知道如何呢,扈兄也不必如此卖力,明哲保身才是!”

扈成皱了皱眉,刚要开口,就听远方传来震天欢呼声:“总教头回来了!总教头回来了!”

一批军容整肃的乡兵队伍出现,为首的正是早在沧州驻守的柴进,而柴进旁边还有一道身影,迫不及待地策马而来:“林公子!!”

李彦看着激动不已冲到面前的高俅,也露出由衷的笑意:“此番镇守大名府,多亏有高提举和蔡待制了。”

高俅笑道:“这是哪的话,若无林总教头东征西讨,大破北虏,我们现在还缩在大名府内呢!”

李彦道:“攻与守缺一不可,倘若大名府失陷,河北局势一泻千里,那就是无力回天了,高提举此番有恩于河北无数百姓,更有恩于大宋无数百姓,不负青天之名,更不必谦虚!”

高俅哈哈大笑:“我可不谦虚,此来正是要带着皇城司部下,与林总教头一同北伐燕云呢!”

且不说跟在他身后的高廉、裴宣、焦挺、秦明,在场的所有人都精神大振。

大宋自开国以来,无时无刻不想着从辽人手中夺回燕云之地,可自从澶渊之盟签订后,两国互为兄弟,大宋还要给岁币以示友好,除非单方面撕毁盟约,否则完整的燕云十六州是再也回不来了。

直到现在,辽人主动撕毁盟约,南下犯境,在经过了艰苦的抗争后,这个千载难逢的反攻机会终于到来。

无论是出于想要扬名天下,乃至名留史册的大志,还是辽人犯我们,我们也该狠狠打回去的朴素念头,上下都提着一口气,对于接下来的大战极为期待。

当然,想要收服燕云,比起在自己国内抵抗敌军,难度可要大得多了,更关键的是辽国举二十万大军入境,后来辽帝御驾亲征时还带着数万斡鲁朵,如今就算山东一路覆灭,主力在进攻大名府时也折损了不少,连带着河东一路再分去五万兵力,剩下的十二三万精锐依旧是重中之重,所以李彦紧接着问道:“辽军主力的动向如何?”

高俅沉声道:“我离开大名府时,府外的辽军已经全部撤退,从方向上看,应是往河东而去了。”

李彦又问:“能确定吗?”

高俅道:“不能,辽军派出了诸多快马,截杀我们的斥候,只能通过痕迹分辨,不能具体跟上。”

李彦目光微动:“辽军如果真的退兵,路线有两条,第一就是掉头进攻莫州、雄州和霸州,与我们乡兵团激战。”

“但如果辽军真的当机立断地撤了,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因为那代表它要用士气最低落的状态,与据险而守又士气高昂的我们交锋,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必吃大亏!”

“第二条就是去河东,走雁门关,回辽国西京道,相比起上面,这条撤退路线无疑更加稳妥,如果天祚帝愿意听从老成持重的南院枢密使萧兀纳,应该会选这条路……”

大家都很熟悉这位的风格了,听这语气却是要有转折的,高俅赶忙问道:“难道还有第三种可能?”

李彦道:“确实有,也是最不理智的赌徒行径,率领大军,继续南下!”

众人怔住,卢俊义大为不解:“可大名府没有攻下,辽军继续南下,岂不是重蹈当年孤军深入的复辙?而且辽军要绕开大名府,早该绕了,为什么要拖到现在这个时候?”

李彦微笑道:“战场态势瞬息万变,一位高明的将领,往往不是想出什么了不得的奇谋妙计,而是在相应的时机做出合适的部署,与之相反的,就是将正确的部署,用在错误的时机上。”

“如果之前辽军见到大名府难以攻克,立刻转进南下,虽然也是孤军深入,但不失为战略上的高招,可以让因为迁都导致的中原混乱局势雪上加霜,可那个时候,辽帝偏偏和大名府死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