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长实与青泥(1 / 4)

听见丁贤否决了自己的方案,谢君信并没有异议,他应该是早有准备,丁贤可能不会通过摩天楼的规划。

其实要不要建设摩天楼,他心里也比较犹豫,主要是投资太高,但地标建筑有利于宣传华记品牌,也能有效拉动华记黄埔的股价。

总之是利弊各半。

谢君信早就做好打算,如果丁贤支持,他会尽力去做,假如丁贤反对,他也不会争取。

谢君信仍旧许多备选方案,他马上说:“如果放弃湾仔的摩天楼项目,我们可以去开发筲箕湾的货仓,公司团队在那里规划了高层住宅楼。”

筲箕湾在港岛最东边,是一处临海避风湾。

丁贤看着谢君信递来的资料:“筲箕湾的地盘是不是挨着太古船坞?”

“不错,就在太古船坞南边。”

“太古城项目开发多少了?”

这是一个超级地产项目,太古集团从1973年已经开始做规划,预计要建成上百栋住宅楼,连续开发十余期,耗时差不多要十年。

“去年年底他们已经建成第一期翠湖台,这个月第二期高山台也已经开盘,总共发售了八栋住宅楼。”

“他们房价是多少?”

“280块到330块之间。”

太古城的位置稍微有点偏,如果华记黄埔在筲箕湾开建住宅楼,定价也要与太古城持平,而不能以地带更好的凤凰台与均益大厦为参照。

丁贤又问:“你要在西环与北角建设酒店,在筲箕湾建住宅楼,总投资需要多少钱?”

“筲箕湾的地盘比较大,投资较多。”

谢君信的规划文件里,要在筲箕湾盖十二栋高层住宅楼,加上两栋酒店,预算在一亿五到两亿港币。

这对于拥有现金流的华记黄埔而言,占据的比重并不高。

仅仅这三处工程,开发起来绰绰有余,谢君信原本还准备了其它工程项目,但他突然接到消息,丁贤决定以华记黄埔的名义收购一批酒店,需要使用的资金非常多,他想等这桩收购案结束后,再决定是否添加地产项目。

丁贤听了他的发言,感觉工程有点少。

就问了一句:“目前我们旗下可供开发的地盘一共有多少处?”

谢君信脱口道:“可以直接进行开发,不需要找港府申请更改地皮用途的地盘,目前我们还剩下十六处,占地面积有62.4万平方尺,这些地盘多半都分布在临海位置上,适合建造住宅楼宇与办公大厦。”

这批地皮基本都处在市中心繁荣的经济圈内,开发价值都非常大,就地皮面积有些少,如果丁贤没有其它生意,专注开发这批地皮,年就能全部开发完毕。

在香江所有地产商中,置地、新地、太古、长江实业、恒基兆业的地盘项目全都超过二十个,土地储备也都超过了六十万方尺。

但是,华记黄埔旗下还有三处超大地皮,分别是位于红磡、大角咀、香江仔的三处船厂,仅仅红磡船厂的面积就超过两百万平方尺,不过是现在无法使用而已,华记黄埔想要拆除船厂,改建成商业住宅的话,需要向港府补交地价,暂时不能动。

如果把三座船厂地皮也计算在内,那么华记黄埔的土地储备量,在全港排名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目前来说,可供华记黄埔开发的地盘有十六处。

丁贤在心里大致评估一下,以每年开发三处地盘来计算,等到1981年,可以把除船厂外的所有地盘全部开发妥当。

那个时候恰逢中英谈判的开端,香江楼市会陷入衰退期,丁贤正好可以找港府谈判,申请关闭三处船厂,到时补给港府的地价会非常少。

这么一想,丁贤就同意了谢君信明年开发三处地盘的计划,并没有要求谢君信再增加什么项目,“那就这么办吧,明年建设两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