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实至名归(1 / 3)

如果是刚毕业的小年轻,或者像梁希这种没多少商业头脑的人,听到傅松这样说,肯定会被他的大义凛然所感动。

但邵一夫是谁?

作为1907年生人,不夸张地说,他走过的桥比傅松走过的路都长,吃过的盐比傅松吃过的饭还多,傅松那点花花肠子骗骗头脑容易发热的小年轻和不懂商业的人还行,但想骗他这个老狐狸,呵呵!

“傅先生似乎对电子工业情有独钟?”邵一夫笑着问,一句话就把傅松的老底给揭穿了。

什么做表率,还不是你想给给自己的芯片、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硬件寻找市场?

而国内什么市场最大?

除了政府机关外,就数教育这个市场最大,而且也最为稳定!

穷什么都不能穷教育,这句话早已成为社会共识。

“什么都瞒不过邵先生!”傅松见他一语便道破了自己的小算盘,哈哈一笑,痛快地承认道,“教育市场这块大蛋糕,我们不去占领,肯定会被外资占领。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只要让娃娃们从小养成了用国产电脑的习惯,未来必将是国产电脑的天下。”

邵一夫颔首道:“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谁抓住了年轻人,谁就掌握了未来。”

他觉得这一理念也可以用在影视行业,谁抓住了现在年轻人的喜好,谁就能把握住影视行业的发展趋势。

傅松道:“邵先生,我们合作吧。”

邵一夫愣了愣,这家伙不按常理出牌啊,哪有这么谈合作的,就能含蓄一点?

不过,对傅松的这个提议,他却是非常好奇,问道:“哦?怎么个合作法?”

傅松道:“今后您每捐一座大楼,我就配套捐一座价值相当的电子阅览室或者数字图书馆,设备就放在您捐赠的大楼里,如何?”

邵一夫稍作思索,便明白了他的打算。

只捐设备,不捐大楼,这样一来,既达到了做公益的目的,又将自己的设备和品牌推广了出去,占领了高校市场,同时还省了一大笔建筑物的钱,可谓一举三得。

最重要的是,这样做省却了捐赠过程的无数麻烦事,将项目事前的考察、事中和事后的监管都推给了自己的基金会,他只需要在项目竣工后,在大楼里安装调试好设备就行了。

都说自己是借鸡生蛋的高手,他娘的,这家伙才是借鸡生蛋的天才好不好!

不过,尽管想明白了这一点,但傅松的提议却是他拒绝不了的,因为这是和则两利的事情。

允许傅松搭自己的便车,对他来说,是举手之劳,却能获得傅松的友谊。

傅松的友谊值不值钱?

呵呵,这还用说吗?

别人不知道,他可是门儿清的!

想到这里,邵一夫朝傅松伸出手:“傅先生,那就这么说定了。”

傅松微微一笑:“感谢邵先生提携!”

邵一夫摆摆手道:“过了过了,应该是我们携手。”

“对对!携手共进!”傅松哈哈一笑道。

说实话,这个提议根本不在他的计划之中,原本他只打算求老邵在职业技术学校留下一座逸夫楼,但刚才看到老邵在机房这一层驻足良久,这才灵机一动,于是就有了这借壳上市的操作。

邵一夫在最大的那个机房里转了一圈,出来后问道:“傅先生,你在将军澳的工业园去年年底又开工了二期工程,据说二期工程是一期工程投资的三倍,傅先生就这么有把握?”

傅松哈哈一笑:“其实没那么多投资,而且是分三年投入,每年也就不到五个亿。”

邵一夫眼角不由自主地抽了抽,每年也就不到五个亿,那可是美元啊!

他自己在香江也算是顶级富豪了,咬咬牙,使使劲,倒是能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