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系统化、标准化、工匠学坊(2 / 4)

黄天之世 罗小明 4439 字 2022-02-21

惯了厮杀,见惯了悲苦,却难见笑容。

许安收回了发散的思绪,微微正色,他看到田仲错愕的神情,笑道:“我知道我说的词让你有些陌生,我详细和你解释一下。”

“田仲你是符祝,但是也上过战场,用过兵刃武器,对吧。”

“有些武器坚韧,有些武器虽然锋利,但是却容易折断,明明都是一样规格的兵刃,但是质量却参差不齐,你就没有想过为什么吗?”

田仲点了点头,很长的一段时间之中,他们都是用的从武库之中缴获的制式兵器。

他曾经因为兵刃劣质,差点还死在了战阵之上。

那一次田仲记得很清楚,他手中的环首刀和别人兵刃碰撞之时,当场折成了两段,最后还是赵绩拼死将他救回了阵中,这才逃得一命。

“现在的工匠,多是凭借着自身的经验铸造兵刃,打制器械,每一批铸造出来的兵刃和武备都无法统一质量,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差距,一些好的技艺在传授之时,多是生涩难懂,甚至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我们才需要建设实验室。”

“建立实验室,通过大量的实验,也就是多次重复的铸造过程,并记录下各项数据,也就是记录下锻打多少下,火焰的大小,所用的时间,这些所有的数字,最终选取最佳的结果,将其推行开来。”

田仲有些似懂非懂,但是一旁的阎纶却是目光发亮。

他懂器械,懂铸造,自然知道许安所说的办法,有什么优势。

现在太行工坊的很多铁匠都有自己铸造办法,或多或少有差异,大部分人也不愿意传授给外人,所以实际上生产出来的武备区别很大,甚至有不少不合格的产品。

“最后还有一个事情。”

许安转头看向一旁的阎纶。

“这事需要你来负责。”

阎纶面色肃然,毫不犹豫的拱手应道:“但凭大贤良师吩咐。”

当阎忠做出选择加入太平道,投效到许安幕下的那一刻,阎家就已经被彻底的绑上了太平道的战车,站在了许安一侧。

虽然在凉州,阎家还留了几支旁系,但是太平道若是失败,那么阎家百年来的积累,都将湮灭,只不过留下了些许的血脉传承。

阎家将大部分的赌注都压在了许安的身上,压在了太平道的身上。

“工坊之中,再修建一处建筑,在内城的外围,这处建筑物按照晋阳还有各城邑之中学坊的规格修建。”

许安缓缓站起身来,开口道。

“所有的工坊之中都要建立一座学坊,所有的工匠的孩子,在帮工的闲暇之时,都要前往学坊上课,暂时定为一月在学坊修习十天。”

“工匠学坊,由太平道指派符祝教授识字辩义,再征募工坊之中的工匠教授工匠技艺。”

许安将目光投向窗外,看着窗外热火朝天的景象。

太行工坊是目前黄巾军最大的工坊,在其余各地,黄巾军也开设了不少的工坊,但是工匠却并没有多少。

这一次四州民众之中也没有多少的匠户,掌握一技之长的匠户多半被官府征募,管制着。

但是黄巾军所需的武备却是与日俱增,现在现在的工坊只能维持住现有的情况,如果黄巾军扩军,那么根本无力支持。

但是扩军在未来,绝对是势在必行。

群雄并起,天下逐鹿之时,将会是战乱最为频繁之时,到时候不是黄巾军想不打就不能打的局面。

在大一统思想的促成之下,古老的华夏绝对不会像西方一般分裂。

胜利者只会有一方,其余的人都将会成为垫脚之石。

现在黄巾军军屯的预备役有七八万人,常备军却只有不到三万人。

许安可以凭借着两三万人击破朱儁,也可以凭借着两三万还有七八万的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