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孤也是这么想的(求订阅)(2 / 4)

情你说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做得,谁信啊?

但事实就是如此,由不得你不信。

所以臣工们都觉得辽王殿下行,再加上朱元璋都这么说了,一个个的也没有反对意见。

只是这个关键时候,却见到胡惟庸站了出来,说道:

“陛下,臣以为,辽王殿下虽然英明神武,但此时太医院推广治疗疡病新法之事,还多要仰赖辽王殿下坐镇,肃清渤海海道,臣觉得,也无需劳烦殿下出马,就让其他将军前去整顿便是了。”

胡惟庸这么一说,边上原先都还赞成的一些臣工,这个时候突然就改口了,纷纷附和胡惟庸的说法。

朱启看向了一脸正气的胡惟庸,好家伙,终于有个明白人了,你们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一个十六岁的少年郎,怎么可能放心呢?

朱启脸上看上胡惟庸,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只是胡惟庸看到这个笑容,尴尬的低下了头,边上的臣工们,也是面面相觑,朝堂之上的氛围有点微妙,即便是朱启这个政治小白,也察觉到大家好像突然都安静了下来。

时不时的看看自己,又看看沉默不说话的胡惟庸。

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皱了皱眉头,朱标看了看两边,随后开口说道:

“父皇,胡丞相所说是有点道理的,不过关于治疗疡病新法之事,胡丞相并不知道三弟已经准备妥当,早早编写了有上百页的书籍用以教学之用,所以儿臣觉得,派遣三弟前往北平,肃清渤海海道,运输物资之事并不影响。”

朱标如此说完,朱启原本高兴的心情一下子就沉下去了。

朱标都开口了,那胡惟庸和一众大臣们,也就没有再说什么了,倒不是他们不敢跟朱标对着干,而是很清楚当朱标和朱元璋的意见一致的时候,那就没其他人什么事情了。

果然朱元璋脸色大喜,看着朱标说道:

“标儿和我想的一样,此时就不需要多议了,就这么决定了,赐封吾儿辽王为平辽指挥使,总管渤海海事,扶持关外部落与纳哈出周旋,燕云十六州随辽王节制!”

此事也就这么定下来了,至于其他的一些安排,絮絮叨叨的就不提了,可惜的是原先历史上负责此事的傅友德没有被派遣过来了。

但朱启想了一下,北平还有一位大佬,李文忠啊!

说起来李文忠还是自己的表哥呢,到时候过去了,啥事情都问问李文忠的意见,肯定是没错的!

朱元璋很快便宣布退朝,一众人等纷纷离开,朱启和朱标则跟随着朱元璋从另外一个门离开,朱元璋还有很多政务需要处理,勉励了朱启几句,吩咐他尽快准备早日出发之后,就带着朱标急匆匆的离开了。

这还说个啥啊,就上路呗!

朱启怀揣着悲愤的心情回到宫中,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出发了。

突然想到自己身为平辽指挥使,好像有选择自己副将的权利啊!

他赶忙去找朱标,将此事一说,朱标笑了笑,问道:“那你有何人选啊?”

朱棣肯定是要带上的,这臭小子是个军事天才,虽然现在还很稚嫩,但提出来的很多意见都非常的准确,再加上朱棣往后的战绩,把他带着肯定没错。

而后就是李景隆,这是个福星啊,他有啥军事建议,全都规避掉,肯定是没错,毕竟历史上这李景隆就没打过胜仗,再大的优势他都能打输了,不禁让人想大喊一声“严查内鬼”。

李景隆都带上了,那徐增寿没理由不带上,别看徐增寿好像很不讲义气的样子,但这小子圆滑的很,最关键的是他其实是很忠诚的一个人,平常大大咧咧的,更何况还是自己的大舅子,和他处好关系绝对没问题。

顺带也把李祺给喊上。

朱启一番名单送了过去,朱标自然不会阻拦,大明朝是勋贵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