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实业(2 / 3)

1635汉风再起 重庆老Q 222 字 2023-01-03

。不说普通百姓日常有大量需求,就是那些远洋商船和海军舰船,恐怕对这种味道鲜美的酱料都无法拒绝的。

“当家的,这猪肉买得有些瘦了点,恐怕熬不出多少油水。”

回到屋里,妻子从靳宝生手里接过采买的年节物资,瞅了瞅那块精瘦肉,不免有些抱怨地说道。

“将就着吃吧。”靳宝生说道:“今日市面上的猪肉已然剩得不多了。前两天,咱们齐国的远征舰队返回本土,听说为了庆功,都快将市场上的猪肉买完了。再加上要过年了,这肥肉可不就一时半会有些缺了点嘛。”

“你说这海军打了胜仗,官府就没想着普天同庆,给我们小民发放一些年节礼品?”妻子一边收拾着食材,一边唠叨着,“记得,几个月前,王室接亲时,还给建业城每个居民发了米面粮油,就是每个孩童,都有一个鸡蛋呢!”

“这王室接亲,是喜事,而且王室为了表示亲民,自然要给我等小民发放礼品。但这海军远征舰队跨越数万里海波,征伐蛮夷,那可是去打仗的。不说要死多少人,就是花费必然也是甚为巨大,官府多半是手里没钱给我们发放物资。”

“听说,十几年前,每逢新年时节,王室和官府都会给百姓发放年节物资,以示与民同庆。如今,这国家发展了,却反而不舍得给我们发放东西了。”

“你净想美事呢!”靳宝生听到妻子的抱怨,不由笑了,“十几年前,我们齐国才多少人口?你再看看现在有多少人口!前些日子,官府不是发了一个人口普查通告嘛,咱们齐国在去年的时候,人口规模已经突破三百四十五万了。你想想,要是再给每个人都发放一份年节礼品,那还不得将官库里掏空呀!”

“你说官府也真是的。咱们现在也有三四百万人口了,怎么还一个劲地在大力移民?每年都要花费几百万汉洲银元,可真不值当。若是把这些移民的银钱都分给我们这些小民不好吗?”

“谁说不是呀!”靳宝生愣了一下,随即摇头说道:“这官府每年花费数百万银钱,要是拿来分给每个民众,每家每户都能得好几块呢!这些新移民从大明一路到了汉洲,吃的用的,都是咱们这些老国民在供养着,可我们却从中得不到任何好处。”

齐国移民已有三十年,像靳宝生这般对政府每年花费大量财政资金移民而诟病不已的人群也是为数不少。他们都认为,与其花费天文数字的金钱从大明辛苦移民,不如将这些银钱来改善国内民众生活。

虽然,在齐国生活水平明显要高于大明,但广大人民群众对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是永无止境的。看着每年自己所创造的财富,都要拿出一大部分去分享给那些素未平生的新移民,民众的心理有一些怨言,在所难免。

安装最新版。

“对了,当家的。”妻子杨氏突然想到了什么,“今日听老薛在说,市面上新近成立了一家互助钱庄,专门给小微个人贷款,用于开办民间个体商社和工坊所需。而且,这家钱庄不需要太多的抵押物便可从中贷款。老薛打算到这家钱庄去借贷一笔资金,准备去开办一家丝织坊。”

“啊?还有这等好事?”靳宝生吃了一惊,“不要抵押物,便可借贷了银钱出来,钱庄就不怕我们生意黄了,还不上钱?”

“这就不得而知了。”杨氏摇头说道:“不过,老薛说,这家钱庄有王室的股份在里面,应该是王上体恤小民创业不易,并且苦于手头资金不足,所以才开办这家惠民的钱庄。当家的,要不我们……”

“我想想,我再想想。”靳宝生有些犹豫,在他内心深处,钱庄里的钱,可不是那么好借的。犹记得小时候,在县里和村里,凡是从钱庄里借钱,那可是意味着是借高利贷,稍有不慎,便是倾家荡产,被那些黑心的钱庄吃干抹净。

虽然,齐国的几家大钱庄受官府管控,利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