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大齐使者(2 / 3)

1635汉风再起 重庆老Q 3248 字 2022-02-21

然后顺着软梯爬上大船,见船上的官兵虽然有西洋人,但绝大部分都是汉人模样。大齐水师军官带着两个大明军官检查了船舱堆放的火炮、火枪、铁甲,以及大量的稻米。

大齐水师军官言道,敬献大明的火炮,根据口径不同,射程和威力也是不同,但其中数门火炮,与船上的舰炮威力相仿。为此,水师军官还专门给两名大明军官演示了舰炮轰击的效果。

数十门火炮齐射的壮观场面,着实震撼到了两名大明军官,“声震于耳,弹着于数里之外,惊海涛高数十丈”,威力确实惊人。

天津右卫指挥使甘文立下船后,立即邀请黄子加等大齐王国使者暂住卫所,同时立即派出快马,急奔京师,向京城都指挥使司和兵部、鸿胪寺禀报。

然而,大齐王国使者却一直等了近月余,京师都未曾传来任何消息。在岸边等待的三艘武装商船不耐之下,只能将所携物资通过卫所征用的众多小船,卸于码头,随后东行往南长山岛而去。

天津右卫指挥使甘文立也是等待得焦急,大明目前的局面不是很好,面临诸多困境。

二月十八日,松山城城陷,总兵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被杀,洪承畴、祖大乐兵败被俘至沈阳。

三月八日,祖大寿率部献城归降,建奴遂占锦州。

四月二十二日,建奴用红衣大炮轰毁杏山城垣,副将吕品奇率部不战而降。

松山、锦州、杏山三城尽没,八镇总兵、十三万人马,大部陷于锦州及左近。经此一役,关外明军精锐尽丧,辽东局势溃烂,已无可挽回。

值此危难之际,有番邦小国贡献军国重器于朝廷,虽无扭转乾坤之力,但多少是对朝廷一个有益的补充不是。但不知为何,朝中大员迟迟未予回复呢?

北京五军都督府下的都指挥使司、兵部、鸿胪寺等各部官员,其实在天津右卫派出信使的第三天就已获悉,有异域番邦小国前来大明朝觐,并贡献军器若干,稻米五万石,以资大明抵御建奴和流贼。

但此时的北京城,波云诡谲,朝廷重臣们正在为兵部尚书陈新甲与辽东建奴私图和议之事,争吵议论不休。

其实,松锦大败之后,与辽东建奴和议,并非是兵部尚书陈新甲私自操作。早先,陈新甲因为南北交困,派遣使者与建奴议和,私下里告诉过原兵部尚书傅宗龙。宗龙离京时,又将此事告知大学士谢升。

谢升后来看到疆事大坏,就把宗龙的话讲给了崇祯。崇祯帝召陈新甲过来质问,陈新甲叩头谢罪。谢升进言道:“倘肯议和,和亦可恃。”崇祯帝默然不语。不久指示陈新甲秘密进行这件事,朝廷众臣均不知。

后来有言官拜见谢升,谢升说:“上意主和,诸君幸勿多言。”言官一听大为吃惊,纷纷上书弹劾谢升,谢升于是被罢官而去。崇祯帝在把议和一事交给陈新甲以后,和他手诏往返过几十次,都告诫他不要泄漏出去。众臣虽隐隐知晓,但都未有确切证据。

然而,某一日,兵部职方马绍愉从边关发回议和条件的密函,陈新甲置于案上,其家童误以为是塘报,交给各省驻京办事处传抄,事起泄露,群臣哗然,纷纷上书弹劾陈新甲。崇祯帝大怒,严旨斥责新甲,要他自梳分辨。陈新甲不引罪自责,反自诩其功。崇祯更加愤怒。给事中马嘉植又弹劾新甲。

七月二十九日,陈新甲下狱,新甲从狱中上书乞宥,崇祯不许。新甲只得贿赂高层,给事中廖国遴、杨枝起等多方营救,刑部侍郎徐石麒据不答应,大学士周延儒、陈演亦大力援救,并且说:“国法,敌兵不薄城,不杀大司马。”

崇祯说:“他且勿论,戮辱我亲籓七,不甚于薄城耶?”。

刑部侍郎徐石麒曰:“人臣无境外交。未有身在朝廷,不告君父而专擅便宜者。新甲私款辱国,当失陷城寨律,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