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六章 汉洲的民商(2 / 3)

1635汉风再起 重庆老Q 3280 字 2022-01-31

“小本生意,岂敢岂敢。”向贵全谦虚地摆摆手,随即与朱炳坤相携去往附近一个食肆店。

朱炳坤与向贵全同是同来自巴达维亚的华商,不过,一个从事粮油加工行业,一个从事皮毛加工行业,有些风牛马不相及,毫无关联。但两人却是有些渊源,因为他们十几年前都是来自大明的福州,属于比较亲密的福建同乡。

不过,对于向贵全而言,在汉洲做皮毛生意,属于非常冷门的行业。要是以前汉洲与荷兰人关系正常的话,可以将汉洲的各种袋鼠皮毛、鳄鱼皮稍稍加工一下,通过巴达维亚的华商,运到大明的市面上,也能获利不菲。

但是,如今荷兰人封锁着爪哇岛,汉洲商船无法去往巴达维亚。这皮毛加工出来了,除了汉洲军方会采购一些皮甲和背包,以及部分船具以外,其余民众均无多大需求。谁叫汉洲北部地区气候炎热呢,也不止汉洲本土,就连海外占据的几个要点,似乎都属于热带气候地区。

因而,向贵全对于朱炳坤的皮毛加工生意很是不看好,认为自己这个福州的同乡多半会因为汉洲市场空间狭小,而造成生意的失败。

来到一家靠近军政府大楼不远的食肆店,该店掌柜热情地给向贵全打着招呼,店里的粮油基本上都是从他的“贵全油坊”订货,算是比较熟的老客户了。

时值午间,店里面已经有六七桌客人,基本上都是军政府大楼里的军官和士兵,冷不丁看到两个普通居民进店吃饭,所有人的眼睛立即扫了过来。

向贵全和朱炳坤两人笑着朝那几桌军官拱拱手,以示致意。在汉洲,军人虽然地位较高,待遇也很好,但举止行为却一点都不跋扈。可能是因为汉洲的军人,都在当年大总管的倡导下,多少都要读点书认点字的缘故。

有军官认得向贵全是汉洲有名的粮油大掌柜,随即也点头致意,然后继续与同伴小声地交流着。

“向掌柜生意可是大好呀!”落座后,朱炳坤笑着说道:“这汉洲数万民众的粮油供应可是系于你一人呀!”

“朱掌柜莫要捧杀我了!”向贵全摆摆手说道:“在汉洲,掌握数万民众的粮油供应可是那汉洲粮油总公司。我这小作坊,顶多就是吃点人家的边角料而已。”

“你这仅仅吃别人的边角料,就妥妥属于汉洲第二大粮油商了。不像我们做皮毛生意的,这汉洲各地县镇官府全都自己要搞一个皮毛加工作坊,弄得我们这一行竞争压力太大了。”

“是呀,这汉洲看着控制的地方挺大,可人没几个,市场本来就狭小,这各个县镇又为了提高财政收入,还逮着什么产业就想冲进去做一把。”向贵全说道:“你说他们一个小小的乡屯,都要自己搞榨油土作坊,这一点都不那个什么……经济!你们那个皮毛加工恐怕更是难做吧?”

“是呀,汉洲本土市场委实难做。”朱炳坤摇摇头,说道:“仅靠汉洲军方的订单,根本不足以消化我们的生产,而且,汉洲民间市场几无需求。”

“那朱掌柜……”向贵全担忧地问道,作为同乡是在不忍他在汉洲折戟沉沙。这巴达维亚估计短时间内也无法返回,若是银钱周转不灵,自己倒不妨资助一二,使他度过此难关。

“无须为我担忧。”朱炳坤展颜一笑,说道:“这汉洲民政府新成立一个汉洲出口总公司,将本土所有工坊过剩产品全部以市价收购了过去。所以,若我等私人工坊产品,目下来看,倒不用发愁一时的销路。”

“那个什么汉洲出口总公司可是支付现银与你们?”向贵全好奇地问道。

“当然,十足的汉洲银元。”

“这汉洲将这加工了的皮毛收了去,他们又要销与何处?”

“听说他们准备卖到大明,以及日本,朝鲜。”朱炳坤说道:“也不仅仅只有皮毛制品,还包括高粱酒、蜜酒、砂糖、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