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秦凌云的公开信(1 / 2)

王珏还是低估了读书人的气节,文官们可能在看到秦凌云的话最初时也许会消停。

可一旦有人在这时候跳出来举大旗卫道,剩下的人便会毫不犹豫的站在那里身后应援。

死道友不死贫道,只要自己不是出头鸟,秦凌云的枪就打不到自己头上。

而且还能一样达成目的,何乐而不为。

同时,这时候敢于站出来的,名望必将空前高涨,收获一大批读书人粉丝。这对于不少人来说,可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总会有不怕死的忍住不的,而且这种人还不止一个。

于是,消停了两天的奏折再一次不断的涌上王珏的案头,扬言岳飞的叛国罪已经确定。

秦凌云的发声,就是最好的证明。

甚至这一次的呼声比之前的更大,无数读书人受到老师前辈们的蛊惑,走上街头细数岳飞的罪状。

洋洋洒洒的文章被做出,然后传阅,最后经由各种渠道,传至每一个普通百姓的耳朵里。

他们要让所有人知道,这个世界是属于读书人的,他们想抹黑一个人想杀一个人,谁也不能阻止。

可事情真的会如此发展下去吗?

秦凌云既然已经开口要保下岳飞了,又怎会输给一群只会嘴炮的家伙。

就在岳飞到达临安还有两天的时间,特种队的人纷纷再次走上街头。

不同于上一次,这次他们一言不发,手里拿着厚厚的一沓白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些什么。

走街串巷之下,他们把这些白纸贴到临安城各处。

什么?百姓不认字?

没关系,会有专门的解读员在各处为围观的百姓讲解这上面的内容。

此事很快就被朝廷一众官员得知,令人扯了一张带回来。

结果一看之下,便是连陶季辅都差点吐血。

大骂秦凌云的同时还无可奈何。

原文如下:

尊敬的乾朝百姓,你们好,我是秦凌云。

关于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岳飞一事本人有几处疑惑困顿心中已久,觉得实在是不吐不快。

一、岳飞此次擅自带兵去与琉球军和吐蕃埋伏铁木真带领的蒙军固然有错,导致西北大乱,再次易主。可我想问问大家。

岳飞如此行为难道是为了自己?这么做他有什么好处?即便是将铁木真斩于马下,西北生灵涂炭他难道就能将功补过?他知不知道自己如此做之后会遭受的后果?

我想应该是知道的吧?可他犹豫了吗?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仍要坚持如此行事?铁木真和蒙军对谁的威胁最大?是我大理?还是吐蕃?杀了铁木真后谁最得益?答案你们自己去想,我懒得说。

二、就朝廷的那些个叫嚣着要将岳飞置于死地的官员,他们到底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在发声?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

乾朝历来打压武人已久,这臭毛病一直改不掉。好不容易出了个能打的,现在一群拿着笔杆子的傻比玩意又想故技重施,杀机给猴看,以宰了岳飞来威慑朝廷百万大军将士。

这种仇者快亲者痛的行径,也只有那群读书读到脑子傻掉,做官做到不知道自己是姓乾还是姓蒙的二缺玩意才做得出。

不论岳飞此次犯下多大的错误,他的功绩摆在这,灭交趾、真腊,收复河套平原,据燕云以抵御蒙人南侵入,后更是灭了蒙人占领的西夏,将西北纳入乾朝。

这一条条,一件件哪一桩不是功在社稷利在秋千?凭什么就要置他于死地了?这些事朝廷的官员不知道?

他们知道,只是他们装作不知道,在岳飞立功的时候他们只会站出来干巴巴的恭喜两声,可一旦犯错了,他们就能引经据典,将这错误放大十倍百倍,将岳飞说成是祸国殃民的罪臣,不斩不足以平民愤,不斩乾朝就要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