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新问题(1 / 2)

扶苏在河套平原推行集体耕种政策的时候,没有任何碰到一点阻力。

所有的河套平原农民全部拥护和支持相关的改造。

当地官员从黄河引流进一些灌溉区,现在已经灌溉到农田的各个角落。

对于容易发生黄河改道的那种内涝,当地官员也新建一些水坝护栏。

扶苏在听到官员汇报时觉得,以现在的状态来看,明年自己将彻底告别粮食危机的困局。

如果河套平原的产量实现翻翻,全国都将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为支持扶苏的农业技术改革向全国推广,而此刻一座中型炼钢厂也建成投产。

这个炼钢厂就建在距离咸阳城稍远的耒阳。

因为那里有一座铁矿,而且还有一座煤矿。

是一个天然的工业区。

现在钢铁产量也有长足的提升。

秋季过后,全国粮食入库,扶苏看着那些产量的报告很欣慰。

今年大概不会再有粮食问题,而且扶苏仍然没有停止向帝国西部输入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民和奴隶。

扶苏预计在今年进入冬天之前会有四十几万人进入帝国的西部。

而那些西部的农田经过自己的农业技术改造之后,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完成沟渠的建设。

而且土地也有长足的恢复,之前荒废的水利设施,在自己的大额投入之下也进行修整。

根据一些官员上报的数据可以知道。

现在只要当地的粮食可以让那些迁入的流民在第一年能够活下去。

那么他们就可以在当地生存连续生存下去。

因为那些耕地产量十分出乎扶苏的意料。

在完成灌溉以后,即便是一些贫瘠的土地,产量也足够当地劳作的农民一年的口粮。

按照这种情况来看,这些曾经杳无人烟的西部,在未来甚至可以吸纳近百万的人口成为相对繁华的区域。

帝国南北方的官员们在整理着秋收后的各种数据。

他们将这些粮食产量汇总之后报告。

结果以纸质形式送往咸阳。

现在扶苏对待数据的要求依然是和之前一样。

那就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简单明了。

所以这些官员已经习惯这种汇报的形式。

上报的数据十分简单,就是据实禀报,没有任何的浮夸。

这些官员知道即便自己虚报数目,也会很快被扶苏发现。

皇帝精简文风的这种做派已经影响到帝国上上下下所有官员。

对于曾经经历那是叛乱活下来的百姓和官员们来讲。

现在帝国好像已经逐步的回到正轨之上。

粮食在今年也得到大丰收,年初的全国饥荒,在现在已经得到彻底的解决。

而且扶苏还顺便将东边那些流民问题给搞定。

在一些官员看来自己的皇帝现在可能真的是想要稳定发展,而告别曾经的穷兵黩武。

但虽然国家一片欣欣向好,可是在这一年里也发生很多新的问题。

对于扶苏来讲,他的文官体制改革推行的是太顺利。

一些地方官员仍然不在扶苏的控制范围之内。

现在咸阳城之内的政令不出咸阳,这句话已经传到扶苏耳朵里。

在皇帝看来他推行的一些政策根本就不出宫门。

说好的一些改革方案推行到地方以后根本就得不到实施。

扶苏找来萧何和陈平来研究为什么发生这种事。

经过两个人的分析,扶苏觉得现在自己的大秦帝国内部可能发生着一种新的官僚体制蜕变。

永乐亲王叛变的时候,扶苏觉得那只是春秋战国封地割据思想的一些惯性导致的政治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