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二章 攻防结合(2 / 4)

次我们准备拿出两百万华元出来劳军。另外新的《军功赐爵法案》也将在这几天出台实行,克虏伯要在军中做好宣传。我跟执政在爵位和土地上不会吝啬,东华王国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园,所有守护它的人都应该的到回馈。”

经过了几年的探索尝试,东华王国的制度渐渐健全。

作为一个王国,东华不可能照搬华夏的制度。他们必须有自己的一套制度。

董书恒也有一些想法希望能够在东华尝试。一个封建王国能否在这个时代跟上发展的节奏呢?

十九世纪中期正是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谁都还不知道那一条路是正确的。

即使是董书恒先天了解的那些东西,也不一定就适应这个时代。

现在的东华王国,鼓励自由资本的发展,同时又有大量的资产、土地属于王室。

在国民的管理教育上,有一些的先军思想,同时也维护普通人的基本利益,鼓励人的自由发展。

在思想上既有殷地安人的原始宗教,又有天主教以及汉家儒教教育。

在经济上以原材料的出口为主,依靠着在矿产资源方面得天独厚的先天实力,有大华夏圈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实现经济上的崛起。

至少从目前来看这样的模式运行得非常有效。

先军政治让东华王国保有了一支相当大规模的常备军。

封建集权的管理制度,让东华的决策和执行效率非常高。

资源出口的经济模式,投入低,见效快。改善了东华初建时财政上的困难。

当然了复兴军给的贷款以及商人们带来的大量投资让原本准备受穷的东华一下子暴富。

要不然这次也不会这么奢侈地请长江安保来帮他们打仗。

五千人的长江安保队伍花费可不是一起小数目。

南方的那些奴隶主那么富有,最多的时候,也就只敢请一万人的长江安保雇佣军。

董书同和珠穆则准备再给手下加把油。

“军功爵!”

这个词汇看似是已经非常古老了。

但是放在南阿米利亚这里未必不能用。

封爵并不是光给个名号,要是那样的话对普通士兵也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一般来说,封爵要么给土地,要么给钱。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不过东华这里人少地多,自然是给土地。

在董书同看来,东华的反围剿战争,不能失败,只能胜利。因为势单力孤。

只要东华失败一次就会让周围的反东华势力更加的团结。

所以东华不能输,输一次就是万劫不复。

东华每次赢一次也能获得大量的利益。当然最主要的就是领土的扩张。

将这些士兵打下来的土地再分一部分给立功将士们,对董书同来说就像是空手套白狼一般。

这些土地要是东华自己去开发,董书同也没有那么多的人。

但是分给了这些立功的将士,就不要董书恒去考虑人这个问题,换成那些立功将士自己去考虑。

“陛下、执政是想效仿大秦的军功爵,还有大唐时的府兵制啊。”马春听到董书同提这个法案的时候,就立马想到了这点。

他们原本都以为董书同是个不争之人,没想到这位哥哥的野心一点都不比其弟弟小。

南阿米利亚这里最不缺的就是土地。

董书同此举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口。

那些今后封了土地的功臣和士兵也会想办法去招募人手。

身为华人是没有将土地撂荒的习惯的。

“陛下,我们位于乌河以及鲁河上的两座内河造船厂已经建好了。从华夏进口的一百多台船用柴油发动机已经运了过去,另外我们还在两地各建了两座三千吨的油库。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