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六章 寇可来,吾亦可往(2 / 3)

至马加丹、勘察加半岛,直到北极。董书恒将其划为远东军区,由林威担任军区司令。

军区的驻地就在庙街,这里将建成庙街市,会有军政府派遣官员管理民政。

南面的海参崴将建成一座军港,以鲍有志南洋水师轻巡舰支队为基础组建北海水师。

北海水师以海参崴为母港,以库叶港、日本的横滨为停靠港。以北海为主要的防区。

伯力上游的黑龙江流域划为黑龙江军区,以王啸为黑龙江军区司令。

董书恒准备着手准备今年第二批移民船队去黑龙江,第一批将主要建设两个聚居地,一个是伯力,还有一个是江东地区。

这次江东地区因为战争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董书恒决定给这些江东百姓一些补偿。

现在清廷已经彻底不管他们了,他们将成为淮海军治下之民,自然也就能够享受到淮海军带来的建设红利。

清军放弃的黑水城将成为黑龙江军区的驻地所在地。

而黑龙江水师的地位则依然保持独立,他们的驻地放在伯力,正好可以兼顾上游和下游,还可以巡航乌苏里江流域。

要是清廷的黑龙江将军搞什么小动作,他们甚至可以杀进松花江。

当然,还得组织更多的民兵过去,黑龙江的上游,董书恒准备组建一个民兵军团。

沿着黑龙江建造一串军事化程度更高的农场。他现在已经基本上摸清楚了,俄国人要向远东扩张,最便捷的路线就是从黑龙江上游下来。

只要守住了上游,那么下游的压力就会小的多。

光有农场还不够,在黑龙江的上游至少要建造一座大型要塞。

没有一座坚固的军事重镇,根本就挡不住俄国人。

同时要是在黑龙江上游有一个军事重镇的话,就可以随时威胁到沙俄在贝加尔湖以及西伯利亚地区的统治。

想到这里,董书恒觉得应该让林威跟王啸调换一下位置。

不仅如此,他还要将山东以及远东地区的骑兵全部都调给林威。

因为黑龙江的源头就是蒙古高原了,那里虽然被俄国人占据了,可以生活最多的还是蒙古牧民。

现在的蒙古人早已经失去了祖先的野性。

在满清的几百年的调教之下,蒙古人不光人口减少,而且大部分都信仰黄教,成了顺民。

他们现在已经不是一群狼了,而成了一群绵羊。

董书恒觉得可以让林威到上游去依河建造一座军事城镇,依托这个城镇,跟当地蒙古人建立贸易关系。

吸收一分部贫苦的牧民,以现有的骑兵为基础组建一支骑兵军团。

如果淮海军要和俄国人攻守易势,那么就必须掌握一支骑兵军团。

蒙古高原加上西伯利亚实在是太大了。没有铁路之前要想控制这里只能够通过骑兵这一古老的兵种。

他将自己的计划口述了一遍,由魏玉祥记录了下来。

魏玉祥还将董书恒口述的计划,进行了整理。最后整理出了五份命令,分别是给王啸、林威、鲍有志、杜航还有山东的蔡树森。

蔡树森这一年也是有些憋屈,淮海军的大仗他都没捞着,训练出来的部队又被董书恒一批批抽调出来。

董书恒也不想这样,蔡树森是他最信任的人之一,在山东那个位置要是换了别人过去,董书恒是不放心的。

在那边淮海军的控制力非常的弱,要是将领有什么异心,董书恒这边都来不及反应。

这些计划还会分别送到军部以及军政府那边,很多事项还需要他们的配合。

其实,董书恒梳理了一下,现在最关键的问题还是移民。今年的二十万移民目标还没完成,董书恒不得不增加新的移民指标了。

有人在才能守土,董书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