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时月 第五百四十八章 解释(1 / 5)

北宋大相公 思梦语 397 字 2023-03-15

就在陆垚和赵祯商议关于方庄等几人安排的同时,大夏李元昊这边,也在加紧操练军队。张元已经从之前范仲淹和韩琦的态度当中,看出了一些端倪,他觉得,这范仲淹和韩琦之前的那种态度,就说明,大宋也是在为开战做着准备的,既然如此,大夏这边就必须比大宋准备的更多才可以。

党项人来自于西羌部落,是自汉代以来就广泛分布在川、青与甘肃深山处的密林之中,生存环境恶劣,生性勇猛野蛮,不服王化,自汉代以来就长期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唐朝时期,党项人因为吐蕃人崛起的影响而向内地迁徙,族人在迁徙的过程中更是历经波折。宋代,党项人为了争取自身独立,在李继迁的领导下与宋朝中央政府进行了数十年的游击战争,长期的战争不仅锻炼了军队的战斗力,更是提高了西夏各部落之间一致对敌的凝聚力。

西夏各族本身有一部分已经归顺宋朝,但是李继迁在不断的战斗中不断挑拨宋朝政府与旧部落之间的关系,且以西夏先祖的光辉事迹感召西夏族人,最终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认同。

公元1002年三月,李继迁集结重兵攻陷灵州(宁夏灵武),杀死灵州知州裴济。李继迁以其祖先世爵西平王,而他本人又受辽册封为西平王,便改灵州为西平府。占领灵州之后,党项政权便从一个偏居陕北数州之地的小族政权正式迈向建立地域性政权的道路。自此之后,党项人便可以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扼守诸水上游要塞,对关中平原形成居高临下的致命威胁,同时也基本截断了中央王朝向西北的扩张通道,占领了绝对的战略先机。

攻破灵州之后,党项李氏便暗中移兵攻西凉(甘肃省武威市),以声东击西的战术,袭破「畜牧甲天下」的西凉府,最终目的便是占领自古盛产骑兵的河西走廊地带,获得珍贵的牧场资源。这一决策也为后来西夏骑兵的崛起了必要的基础。李继迁之子李德明时期,李德明便集中力量转向西方开拓,「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通过对河西走廊人力与蓄力资源的高速整合建立了一支军力强悍的部队。

公元1002年三月,李继迁集结重兵攻陷灵州(宁夏灵武),杀死灵州知州裴济。李继迁以其祖先世爵西平王,而他本人又受辽册封为西平王,便改灵州为西平府。占领灵州之后,党项政权便从一个偏居陕北数州之地的小族政权正式迈向建立地域性政权的道路。自此之后,党项人便可以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扼守诸水上游要塞,对关中平原形成居高临下的致命威胁,同时也基本截断了中央王朝向西北的扩张通道,占领了绝对的战略先机。

攻破灵州之后,党项李氏便暗中移兵攻西凉(甘肃省武威市),以声东击西的战术,袭破「畜牧甲天下」的西凉府,最终目的便是占领自古盛产骑兵的河西走廊地带,获得珍贵的牧场资源。这一决策也为后来西夏骑兵的崛起了必要的基础。李继迁之子李德明时期,李德明便集中力量转向西方开拓,「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通过对河西走廊人力与蓄力资源的高速整合建立了一支军力强悍的部队。

在西夏鼎盛时期,人口也不会超过300万。也就是说,西夏国的总人口还不到宋朝的5。但是,在西夏与宋朝的战争中,西夏能够集结50万军队。例如著名的永乐城之战中,西夏集结了50余万军队攻城。那么,西夏如何做到了这一点呢?西夏是西北地区的小国,自身的国力和人口都很有限,因此,西夏采用了全民皆兵的方式。一旦爆发大规模战争,西夏会集中全国的青壮年,西夏国的最大承受能力就是50万左右,这是西夏国所有的精壮力量。凡是西夏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无论是胜败,持续的时间都不长,因为西夏贫弱的国力无力支撑长期的战争消耗。西夏虽然能够集结50万军队,但这并不是常

备军。西夏的常备军只有1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