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九章 君子如玉(1 / 3)

江南好,现代久居江南的从亚星也喜欢上了古时的江南,喜欢这里喧闹的街市,更喜欢这里的人。

兴致过去,从亚星几天都不去画舫了,每天操心完他种的那几亩地就四处转悠,秀丽的风景没多大兴趣,市井之中他才感到乐趣所在。

明朝和北宋对比之下,反而是大宋在各方面更胜一筹,仓廪实知礼仪,百姓富足才会谦和守礼,商业极度繁荣的大宋给了从亚星更多的好感。

理解了为什么宋朝的文风昌盛,人有钱,读书的自然就多了。什么东西一多就会产生竞争,更好的也就显现出来了。像是这街头小吃,数量之多花样之繁杂,一点不比现代差。

豆糕的花样种类让从亚星放弃了挨个品尝的心思,各种米糕年糕随便几样就能吃饱。肉食和小鱼也有各种各样的吃法,让不爱吃肉的从亚星都有些馋。

从亚星都想摆摊了,没有辣椒的小吃缺少灵魂,没有面食更是少了无数的花样。

南宋之后才逐渐兴起的各种包子面食,还有广受欢迎的烧烤。尤其是价廉物美的麻辣烫,从亚星想现在就拿出来让大家品尝。

家里的面粉不多,辣椒也刚刚出芽,从亚星想到了做蛋糕又没有牛奶。

辽南有数万头牛,除了加工一些奶制品,浪费的也不少。从亚星拿起笔开始写下如何制作奶粉,这个简单,熬制的差不多放进烘干炉内慢慢烤干,然后磨成粉就行。有了奶粉顺便也写下了黄油的制做方法,等船队来了让他们带回去试制。

从亚星带回来的辣椒面也全部用完,剩下的一点炸成了辣椒油放进了罐子里储藏,没有保鲜盒和背包,南方潮湿的环境下也放不了多长时间。

从亚星这些天没去画舫,可秦淮河边的画舫,已经开始传唱他留下的那两首词。从亚星的不去,让她们有时间重新搭上了船板,给客人们唱出了这两首词。

一个花魁能带火一座青楼,从亚星的两首词也让这个画舫爆火。从亚星没有留下姓名,问过两次她们也不敢再问了,根据从亚星那特殊的肤色给他起了个玉公子的名号。

玉公子轰动了江宁城,可除了这画舫上的女子,再没有人知道是谁。只打听到他年少多金,肌肤如玉,文采飞扬风流倜傥。当然另外的本事没人会信,谁也不愿意这方面有人比自己强。

此时的从亚星正在医馆和几位老先生交流,他空有一身的医术,却没有半点实践经验,甚至连大多数药材都不认识。

出来闲逛的从亚星,看到一家医馆就走了进去,想看看有什么天材地宝,结果看到老先生正在给人针灸,从亚星停下来看了一会。

问了一下患者的病情,观察起老先生的施针。没有什么特别,和他学的完全一样,看来明朝把这项本事完整的传承了下来。

“小官人,也是学医的?”

“抱歉老先生,打扰了,自小山中跟师傅学艺,并没有亲手给人治疗过,所以一时好奇失礼了。”

“学医重在实践,光学会是没用的,开方下药要根据病人的病情而定,每个人的情况不相同,药量也不一样。”

“多谢老先生教诲,晚生

现在不从医,所以也就没有继续学下去。”

“学医不易,能坚持下来的也不多,有些传承也因此而绝,可惜了。”

从亚星心中一动,忙开口道:“确实如此,师门有些秘方还是非常有效果的,有可能还是要传扬出去。”

“小官人,想法是好的,可秘方也是前辈人辛苦研究出来的,没有经过允许还是不要传出去为好。”

“我师门已经没有人了,我也不从医,如果不传扬出去可能就要失传了。”

“小官人,你师从何人?”

“我师傅是位久居深山的道人,他喜好练武也很少出山,虽然有一身超凡的医术